从道德滑坡看毛泽东思想的时代价值
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功利主义盛行,社会道德领域出现诸多问题:商业欺诈屡禁不止,网络谣言肆意传播,部分党员干部腐化堕落,青少年价值观扭曲……这一系列现象折射出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困境。在此背景下,重温毛泽东关于思想道德建设的论述,对于匡正社会风气、重塑精神家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①毛泽东思想的核心: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的根基
毛泽东始终强调"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他将思想改造视为革命和建设的重要任务。在《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著作中,毛泽东系统阐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倡导"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道德。新中国成立初期,通过树立雷锋、焦裕禄等模范典型,形成了崇尚奉献、艰苦奋斗的社会风尚,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②市场经济冲击下的道德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与精神世界的相对贫乏形成鲜明对比。资本逻辑的渗透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蔓延,一些人为了利益不择手段:商家制假售假、学者学术造假、官员权钱交易等现象屡见不鲜。网络空间的泛娱乐化倾向,更是加剧了价值观念的混乱。这些现象印证了毛泽东当年的警示:"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但是经不起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
③毛泽东思想的当代启示:重建道德高地的路径
面对道德领域的挑战,毛泽东思想提供了重要启示:
1. 坚持思想引领:要继承"为人民服务"的核心价值观,将其融入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
2. 强化榜样示范: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践行"两个务必",保持艰苦奋斗作风;
3. 注重教育引导:将德智体全面发展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
4. 创新宣传方式:运用新媒体传播正能量,让红色文化焕发时代魅力。
近年来,党中央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出台《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严惩腐败分子,表彰道德模范,这些举措都体现了对毛泽东思想道德观的继承发展。
④结论:毛泽东思想是医治道德滑坡的良方
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毛泽东关于思想道德建设的理论依然闪耀着真理光芒。它提醒我们:现代化建设不能只追求物质丰富,更要追求精神崇高;经济发展不能以道德沦丧为代价。只有将毛泽东倡导的共产主义道德与时代要求相结合,才能构筑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地,为民族复兴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毛泽东思想始终是我们守护精神家园的指路明灯。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