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群众工作?毛主席早在90多年前就为我们做出表率了,一看便懂!

作者:火炉 2025-04-23 626

  1934年1月27日,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毛主席作了关于中Y委员会报告的结论讲话,后来这部分内容以《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为题,编入1951年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在那个革命斗争形势异常严峻的年代,蒋介石调集重兵,采用“堡垒主义”新策略,向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五次“围剿”,革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毛主席的这篇讲话,犹如一盏明灯,为当时的革命工作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文章开篇,毛主席就明确指出:“我们现在的中心任务是动员广大群众参加革命战争,以革命战争打倒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把革命发展到全国去,把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去。”这一任务清晰而艰巨,在当时的环境下,单靠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力量,要取得革命胜利是几乎不可能的。毛主席深刻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而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阶级,就是我们最重要的依靠力量。

  毛主席在文中提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观点,他将人民群众形象地比喻为“铜墙铁壁”。他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为了说明这一点,他列举了国内外的史例,无论是中国历代拥有坚固城池宫殿的封建皇帝,还是世界上最凶恶的俄国皇帝,当群众团结起来的时候,他们一个个都倒了。这深刻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伟大真理,也生动说明了“人心向背是最大的政治”这一历史规律。只有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才能得到群众的衷心拥护,从而汇聚起强大的革命力量。

  那么,如何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让他们将全部力量投入到革命战线上来呢?毛主席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他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得出结论:“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吗?要群众拿出他们的全力放到战线上去吗?那末,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在很多人眼中,这些群众生活中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问题,都是琐碎的小事,但毛主席却认为,这些都是共产党人的大事,“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

  毛主席不仅这样说,更是带头这样做。他在瑞金沙洲坝居住时,发现房子外面的道路,夜晚群众经过时因天黑多有不便,便让工作人员在靠路的一面墙开了一个窗户,让灯光照亮道路。“打开一扇窗,照亮一片心”,这个小小的举动,体现了毛主席对群众生活无微不至的关怀,沙洲坝人民也世世代代记住了这份恩情。正是以毛主席为代表的苏区干部,把群众的一件件琐碎小事,当作实实在在的大事去办,才赢得了苏区群众的交口称赞:“共产党真正好,什么事情都替我们想到了。”“政府工作人员真正顾乐(爱惜的意思)我们!”历史充分证明,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时刻牵挂群众冷暖,群众才会衷心拥护我们,才能筑起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怎样做群众工作?毛主席早在90多年前就为我们做出表率了,一看便懂!

  在强调关心群众生活的同时,毛主席还指出,做好群众工作,必须注意工作方法。他形象地把工作任务与工作方法的关系,比喻为“过河与桥或船的关系”。“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良的工作方法,比如官僚主义的工作方法和命令主义的工作方法。官僚主义的工作方法表现为敷衍塞责,对群众的事情不上心,不积极解决问题;命令主义的工作方法则是简单粗暴地强迫群众做事,不考虑群众的意愿和实际情况。这两种工作方法都严重影响了工作的开展和群众的积极性。

  毛主席强调,要反对官僚主义的工作方法,采取实际的具体的工作方法,抛弃命令主义的工作方法,采取耐心说服的工作方法。他还提出,可以通过以先进带动落后的工作方法,“造成几千个长冈乡”。在文中,毛主席点名批评了汀州市政府“对于群众生活问题一点不理”,只知道向群众要东西,却不关心群众的疾苦;同时,他表扬了兴国的同志“什么事情都替群众想到了”,把群众生活和革命战争紧密联系起来,把革命的工作方法问题和革命的工作任务问题同时解决。例如,兴国县长冈乡贫农马荣海房子失火烧了,乡苏维埃政府发动群众捐钱捐料,3天就帮他盖起了新房。这一例子充分体现了长冈乡干部关心群众生活,采用实际有效的工作方法,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如今,90多年过去了,几代马家人舍不得拆除这栋土坯房,这栋土坯房成为了见证党初心的历史坐标。

  当年,赣南苏区只有240万人口,但参加红军的就有33万余人,参战支前的达60余万人,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10.8万余人。广大苏区群众把革命当作无上光荣的旗帜,赣南很多家庭是“全家革命、满门忠烈”,涌现出“八子参军”“马前托孤”等感人事迹。正是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群众路线运用到苏区工作的全部活动中,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密切了党群关系,才赢得了苏区群众的衷心拥戴,筑牢了“反G命打不破我们,我们却要打破反G命”的铜墙铁壁,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时光荏苒,《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这篇文章虽然诞生于90多年前,但它所蕴含的思想光辉,至今依然熠熠生辉。在新时代,当代领导强调“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强调“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从毛主席提出的“关心群众生活”,到当代领导强调的“民生无小事”,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守践行初心使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践行为民宗旨,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由此推动党和人民事业胜利前进。

  踏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这篇经典文献依旧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任何时候,忘记群众都是危险的,群众始终是我们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放到当今社会现实中,“三农”问题、人口问题、贫富悬殊问题等,任何一个都关乎群众生存,任何一个也都关乎国家命运。回想毛主席90多年前的这篇演说词,给我们今天的启发依旧如雷贯耳,这完全不亚于“杜鹃啼血”的传说啊!时常温习这篇文章,对我们的初心是一个很好的提醒和教育。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