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中共七大胜利召开的历史回望

作者:张嘉升 2025-04-24 843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中,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召开的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历史史册。毛泽东也对其高度评价说:“我们开了一个很好的大会。”

  筹备阶段:明确方位任务,做好代表推选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成功召开,自然离不开全党上下的精心筹备。受多种原因影响,党的七大是党的历史上筹备时间最长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但也正是在这漫长的筹备期里,我们党得以科学判断所处的时代方位和环境的变化,逐步廓清历史问题,确定今后的目标任务,有质量地完成代表推选等准备工作,并适时选定大会的召开时间,这些都为党的七大的成功召开奠定了坚实基础。七大的成功召开表明,全力以赴地做好会前各项准备工作,是党代会顺利召开的前提。

  1、准确把握党所处的时代方位和环境变化。

  按照1928年党的六大通过的党章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按通常规例每年开会一次。也就是说,党的七大应该在1929年召开,而实际却是到1945年才召开,这与党的六大召开时间相隔了整整17年。在此期间,关于筹备召开七大的正式决定就有8次之多。六大与七大之所以相隔时间这么长,胡乔木曾解释说:“最初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战争,后来不是战争,主要的原因就是整风,就是要研究历史问题。把历史问题研究清楚了才能开。”的确,到七大召开时党所面临的战争局面、政治形势以及党内的思想认识等情况,均已有了极大改变。

  分析当时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环境的变化,主要可以从党的发展状况和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形势来观察。到1945年,中国共产党的情况恰如任弼时所讲的,“党员有百二十余万,军队近百万,人口近万万,政策是正确的,经过锻炼,已成为全国政治的决定因素。”党的综合实力得到了极大提升,不惧怕国民党的进攻。放眼国际局势,1945年我们已处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彻底胜利的前夜。在欧洲,希特勒政权即将被推翻;在东方,抗日战争也接近胜利。总之,国共冲突、对日作战等战争因素已不再是影响七大能否召开的决定性因素。再看中国共产党党内的思想认识状况:我们党经过研究历史问题,对曾经给党的事业造成严重危害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进行了认真清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在1941年到1943年曾经几次进行了关于党的历史的讨论,随后又在1943年到1944年中领导全党高级干部进行深入讨论,1944年5月至1945年4月召开的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原则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使全党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中国民主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达到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上的一致。这为七大的召开创造了充分的条件。七大能在1945年4月召开,正是党在准确把握所处的历史方位和环境变化基础上作出的正确选择。

  由此可见,对于七大的延期召开,既要看到其受历史条件制约的一面,也要看到其积极意义的一面。在这17年中,中国共产党不断修正错误,由被动转为主动,队伍持续壮大。正如任弼时所说:延期召开“准备了发展了我们的力量”,“使党的思想更加一致”;“七大可以早开三年五年,但绝不会有今天开得这样好”。毛泽东对能够在1945年4月召开七大也表示说:“现在的时机很好”,“中国共产党从来没有现在这样强大过,革命根据地从来没有现在这样多的人口和这样大的军队,中国共产党在日本和国民党统治区域的人民中的威信也以现在为最高,苏联和各国人民的革命力量现在也是最大的。”

  2、确定党代会所肩负的使命任务。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负有讨论和决定重大问题的职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每次党代会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召开的,因此每次党代会所要讨论和决定的重大问题也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次党代会,也会因召开时间的调整、局势的变化等因素,致使大会的任务与此前的设定有所不同。党的七大便是一个例子。早在1931年1月党的扩大的六届四中全会决议案中提出:“四中全会认为必须召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要有对于苏维埃运动经验的郑重的总结的可能,要有对于工业中心党的工作经验的郑重的总结的可能,要通过党的党纲和其他文件。”然而时过境迁,1945年即将召开的七大,显然已被赋予了新的、更为艰巨的时代使命。中共晋绥分局则将其视为“关系我全党全国人民东方各民族解放之划时代的重大事件”。

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中共七大胜利召开的历史回望

  在七大召开前夕,政治形势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虽有巨大改善,但仍然是很复杂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此精辟地分析到,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有两种前途和命运:一种是光明的中国之命运,即中国共产党所主张的,在打败日本侵略者以后,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一种是黑暗的中国之命运,即蒋介石集团坚持的,在日本失败后仍维持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继续反共反人民,保持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位和分裂贫穷的状态。在这种形势下召开的七大,便担负着总结以往革命经验、迎接抗日战争胜利和引导中国走向光明前途的任务。因此,毛泽东在七大开幕词中宣布:“我们应当用全力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反对另外一种黑暗的前途和黑暗的命运。我们的任务就是这一个!这就是我们大会的任务,这就是我们全党的任务,这就是全中国人民的任务。”宣示党代会所承载的重大任务,就使党代表们乃至全体党员明确了今后团结奋斗的方向,以及如何对待和筹备召开这次大会。

  3、做好党代会代表的推选工作。

  党代表是党的代表大会的主体,选好党代表是召开党代会的一项基础工作。由于时局动荡,党的七大一再延期,七大代表的产生前后大致分了三批,即1939年、1943年、1945年初,都是根据中央提出的代表要求,由各地选拔出来。在此期间,全国的党员数量随着党的成长和工作的开展不断增加,因此中央对七大代表的数目持续上调,以保证党代表充分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而与之相适应的则是中共中央对党代表质量的严格把控。

  1939年6月14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发出《关于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知第二号》就已强调:“代表质量要慎重选择:政治上绝对可靠、一年以上的正式党员、真正能代表该地组织、反映该地工作的各级干部、代表年龄一般的为二十岁以上。”“选举或指定代表时,要加紧提高警惕性,精密的考查人选。各地绝对保证不让敌探、奸细、叛徒等阶级敌人、暗害分子混入。”“代表成分依照六中全会之决定,尽可能求得工人百分之二十,妇女、青年百分之十,工人成分尽可能求得其中有大城市、大产业、铁路、海员、矿山等工人参加,但必须注意代表质量和当地党的具体情况,郑重选择,不得滥竽充数。”1939年7月21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又发出通知,要求“注意选举当地有信仰的党与群众领袖”。到1943年8月12日,中央回复晋察冀分局关于重选七大代表的问题时,仍强调“以质量好,能回去传达大会精神为主要条件”。直到七大召开前夕,任弼时在其所拟的《中央决定代表名额之原则》一文中仍指出,中央决定代表名额之原则系“按照各地党员的数量,质量,环境,交通等条件”。不难发现,重视代表的质量是贯穿党的七大代表推选工作的一条红线。

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中共七大胜利召开的历史回望

  ◆七大代表步入会场。

  经过全党的艰苦努力,各单位和各地代表在七大召开前顺利产生。据统计,出席七大的代表共755人,其中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们的平均年龄为36岁半。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总之,通过选好出席七大的代表,大会完成了最重要的一项组织准备。值得一提的是,七大代表们都是步行从华北、华中、华南、西南等地汇聚延安的,路上时间短则两个月,长则一年多。特别是华南的代表,走的路最远,花的时间也最长,当他们经过一年多的长途行军抵达延安时,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欢迎和接见,被毛泽东誉为经过了一个“小长征”。

  召开期间:发挥党代会最高领导机关职能,解决关键问题

  作为党的最高权力机关,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在党召开的各种会议中居统领性地位,因而其所关注的各项议题,都紧紧围绕救国、治国的核心任务展开,均关乎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党的七大就是最好的明证。它之所以收获如此重大的成果、承载如此重大的历史意义,离不开全党的共同努力。

  1、按照大会议程,集思广益。

  1945年4月23日,党的七大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开幕。党的主要领导人在党代会前完成起草的各项报告,在大会上被党代表们广泛深入地讨论。在开幕式上,毛泽东致《两个中国之命运》的开幕词。彭真在会上作了关于代表资格审查的报告。4月24日,毛泽东代表中央委员会提交了《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政治报告。在大会上,毛泽东主要就书面报告中的一些问题以及其他问题作了口头报告。4月25日,朱德向大会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此后,大会对两个报告进行充分讨论。4月27日,毛泽东和朱德出席七大主席团和各代表团主任会议,听取各代表团讨论的情况汇报。4月30日,周恩来向大会作《论统一战线》的发言。从这天起,在继续讨论政治、军事报告的同时,主要进行大会发言。

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中共七大胜利召开的历史回望

  5月14日至5月15日,刘少奇向大会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党的七大原定会期较短,大会开始后,代表们纷纷要求延长,大会发言人数也突破了原定人数,任弼时、陈云、彭德怀、张闻天、陈毅、叶剑英、杨尚昆、刘伯承、彭真、聂荣臻、陆定一、乌兰夫等20多人也在大会上发言。一位七大代表曾回忆说:“大会对3个主要报告都进行了认真深入的讨论。尤其对毛主席的政治报告,先后讨论修改达9次之多。每次讨论,都有补充修改的地方,大会总是集思广益,积极采纳大家的意见,有时尽管只是一句话、几个字的修改意见,大会也都印发给大家再深入讨论。”

  5月19日,大会主席团通过了选举中央委员会条例草案。5月24日,毛泽东代表主席团向大会作关于中央委员会选举方针的报告。5月30日,根据大会的讨论,朱德向大会作关于军事报告讨论的结论,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章报告讨论的结论。5月31日,毛泽东在大会作关于政治报告讨论的结论。6月9日,大会选举正式中央委员。6月10日,宣布中央委员选举结果,并接着进行中央候补委员的选举。6月11日,公布中央候补委员的选举结果并举行闭幕式。毛泽东致《愚公移山》的闭幕词。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历时50天,至此胜利闭幕,从而也成为党的历史上会议时间最长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解放日报》盛赞党的七大:“这是中国共产党有史以来最盛大的最完满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2、解决一系列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起草一个好报告,通过一个好党章,选出一个好班子,形成一个好核心,是开好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关键要素。综观七大通过的主要内容,这次大会涵括了以上这些关乎党代会成功的所有要素。

  第一,大会的政治报告正确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起草一个好报告,是开好党代会的重要基础。党的七大讨论和通过《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成为中国共产党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新中国的纲领性文件,奠定了战后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毛泽东在报告中,科学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这条政治路线阐明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是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阐明了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就要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阐明了加强党的领导是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

  第二,大会通过修改后的《中国共产党党章》,确立以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与时俱进地修改党章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一项职权。七大新党章增加了总纲,使党章在体例结构上分为总纲和条文两大部分,这在党章发展史上是一个首创。总纲中确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的或经验主义的偏向。”对此,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强调:“这是我们这次修改的党章一个最大的历史特点。”

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中共七大胜利召开的历史回望

  第三,选举产生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七大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使全党在组织上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毛泽东指出,七大的中央委员会选举有三个特点:一是实行了充分的民主,中央委员会的构成和选举条例经过上下反复讨论才确定,中央委员名单经过反复的酝酿;二是照顾了中国革命的现实,对于中国革命在长期分散的农村环境中形成的“山头”,既要承认和照顾,又要缩小和消灭,注意把各个地方、各个方面的先进代表人物选进中央委员会;三是对犯过错误的同志,没“一掌推开”,已经承认错误并决心改正错误的人仍可以入选。这样一来,新的中央“既能弄通思想,又能团结同志”。经过党的七大,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基本形成,这是一个由各个地方、各个岗位、各种经历的优秀人物汇集的、有威信的、空前团结的领导集体。习近平总书记将之概括为“一支高举毛泽东旗帜的久经考验的政治家集团”。

  召开后:学习宣传贯彻大会精神,统一全党思想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在党的奋斗历程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决定了每次党代会召开后学习宣传贯彻大会精神,是相当长的时期内全党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这有利于全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大会的决策部署上来,凝聚起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七大在这方面尤为突出。

  1、与会代表深受鼓舞,奔赴前线。

  首先切实体会到七大精神的当属与会的党代表们。特别是毛泽东在七大上发表的多次讲话,使代表们深受感染,给他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有位代表说:毛泽东的讲话,“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使在场的全体代表激动万分,热血沸腾”。以七大精神武装起来的代表们怀着高昂的斗志和胜利的信心,回到各自的地区和工作岗位,宣传贯彻大会的精神。据七大候补代表曾志回忆,大家听了毛主席的报告,精神无比振奋。受七大精神的感召,在大会期间又有许多同志主动报名到前线去,到敌后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在西北局工作的七大代表马文瑞说:“七大结束以后,陕甘宁边区的各级党组织,地委、县委、区委,都层层传达贯彻七大精神,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中共七大胜利召开的历史回望

  2、全党各级组织认真学习七大文件,组织贯彻大会精神。

  七大召开后,在党中央的领导部署下,全党学习七大精神活动逐步展开。1945年5月8日,即在七大举行期间,中共晋绥分局便要求各区党委:“惟应立即动员全党全军及各种群众组织为迎接七大所给予我们的新的任务并准备坚决执行七大全体决议而奋斗。”特别是在党的七大闭幕后,全党很快就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大会精神的热潮。6月13日,七大甫一结束,中共华中局便发出指示:“我党七大的各种文件,在华中全党全军内均应开展广泛深入的研究与讨论。其研究次序:一、政治报告;二、军事报告;三、其他党内文件。各区党委均应根据实际情况定出具体计划、即开始进行。”6月23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发表关于学习七大文件的指示,决定从“七一”起,县级以上的党员干部有组织地学习七大文件,学习目的在于深入七大路线的传达,给干部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进一步地改进干部的思想作风与工作,团结全党,实现七大路线。正是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动员下,全党上下共学七大精神的盛况形成。

  3、推动中共七大精神在全社会传播。

  七大精神除了在党内广泛传达外,我们党还全力做好它的对外传播工作。6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发表七大文件的通知》强调:“一切七大文件(包括各种报告及党章)均须在报纸上发表,文件长的分段登载,或出特刊,使党员与党外人士均能阅读。”7月7日这一天,中共中央将抗战纪念活动与宣传中共七大精神相结合,在纪念抗战八周年的口号中呼吁:“一切共产党员,要学习七大的文件,向群众宣传七大的主张,在实际工作中实现七大所提出的任务,时时刻刻牢记毛主席的指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发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在党内和全体同志更好地团结起来,在党外和全国人民更好地团结起来,为完成解放中华民族的伟大任务而斗争!”这些号召与举措对于传播中国共产党的声音,展现中国共产党的进步形象无疑发挥了重大作用。可见,能否学习宣传贯彻好党代会精神,发挥其鼓舞人心、领航定向的作用,也是衡量一次党代会成效的重要因素。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