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派想守住的不是秩序,而是自己的特权
无论是盛世还是乱世,每一个朝代都自有它的秩序与规则,而在这秩序与规则的背后,总有一群人稳坐庙堂之上,享受着超出常人想象的权力与利益。他们或穿龙袍,或着长衫,或戴金链,或披西装,其实质从未改变。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既得利益者。
既得利益者并非仅靠财富维系权力,他们更深层的统治手段,是塑造并垄断“正常”的标准,是构建一整套看似合理、实则牢笼般的价值体系,使人们自愿接受、内化这种秩序,并将反抗视为异端。在古代,既得利益者最擅长的武器,是“天命”与“礼制”。“君权神授”不是简单的迷信,而是统治合法性的源泉。百姓相信皇帝是天选之人,因此即便饥寒交迫,也仍跪拜朝圣;士人效忠朝廷,不为金银,只因“忠孝礼义”压在心头。维护这一切的,是家族制度、科举系统、儒家话语,是文人笔下“治世昌明”的诗篇与春秋笔法。
但进入近代之后,封建帝制渐次崩溃,新旧势力激烈交替。资本主义兴起之初,一度曾撕开旧世界的面具,将“自由”“平等”“民主”之光投射进被奴役数千年的土地。然而没过多久,那些打破旧秩序的人,又迅速搭建起新的阶梯。他们不再称自己为“皇帝”,而是“董事长”“总裁”“CEO”,不再高举“礼教纲常”,而是灌输“市场规则”“契约精神”“成功学”“个人奋斗”。形式变了,本质未变。只是这一次,他们将精神控制的方式,变得更温柔、更无形、更致命。
如今,保守派的统治方式早已不是简单的打压与暴力。他们学会了用娱乐来麻痹、用励志来诱导、用鸡汤来分化、用文化来驯化。他们将偶像打造成完美的投影——外貌无瑕,行为克制,语录空泛,永不提及社会、历史与现实。他们让年轻人在虚拟恋爱中耗尽热情,让阶级认同瓦解于“粉丝”与“控评”之中。当你为某个流量明星“打榜熬夜”时,你根本不会去思考,为何父母这辈辛苦一生还买不起市中心一间厕所。
而鸡汤文则扮演着另一种角色。它不会压制你,它恰恰鼓励你,它说你“可以改变命运”“可以逆袭人生”,它用一整套话术,把制度性的不公转化为个体的懒惰,把阶级固化归因于你不够努力。他们永远强调你的“主观能动性”,却从不谈论“你出生在何处”。他们说“寒门也能出贵子”,却不告诉你,那些出贵子的寒门,在亿万分之一的概率后,也成了新的既得利益者,继续给寒门造梦。鸡汤是保守派最擅长的温水煮青蛙,把愤怒转化为自责,把反思引导为沉默,把命运的链条包裹成希望的丝带。
资本,它从不直接告诉你它在剥削你,它反而鼓励你“拥抱奋斗”“抓住风口”“搞副业创业”。它把996说成是梦想的代价,把压榨包装成成长的过程,把你推入风口浪尖,然后告诉你“失败是你自己的问题”。那些教你如何逃离内卷的“自由职业博主”,最后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给平台打工;你从没有自由选择,你只是换了套话语,继续服从另一种更隐蔽的控制。
他们不怕你累,不怕你穷,不怕你生病,不怕你崩溃,他们怕的是你开始问:为什么?
他们怕你看见命运的本质并非源于个体懈怠,而是结构使然。他们怕你认清“拼搏”不是出路,而是驯化;“正能量”不是希望,而是麻药;“偶像”不是榜样,而是枷锁。他们怕你不再骂自己不够努力,而是指向那只压在你头顶的无形之手。
正因如此,保守派总是会优先处理“思想出轨”的人,而不是“行为偏差者”。你可以贫穷、颓废、沉迷、崩溃,但你不能批判、不能组织、不能揭露。你可以在抖音上卖惨哭穷求打赏,但不能说“剥削”这个词。你可以摆烂当社畜,但不能说“系统有问题”。他们允许一切情绪的发泄,但禁止一切思想的清醒。
真正的统治,从来不是枪杆子压迫,而是思想深处的殖民。他们要的不是你屈服,而是你根本不觉得自己在被压迫。他们要的,是你在原地打转,却以为自己正在奔跑。他们要的,是你一生困于齿轮,却心怀感恩,幻想有朝一日成为齿轮的制造者。
可笑的是,这一切操作,居然被称为“稳定”。可怕的是,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了这种稳定,甚至学会了热爱它。清醒的代价是痛苦,但不清醒的代价,是一生都活在别人的剧本里,死后还要被写进他们的“成功学案例”。
所以,如果你正在痛苦,不要急着责怪自己;如果你正在努力,也不要误以为苦就是值得;你所要做的,不是再多喝一碗鸡汤,而是去撕碎这碗鸡汤的底部,看一看,是谁在给你兑水,又是谁在一边灌输希望,一边偷偷加价。
因为当你终于开始思考“为什么”,这才是你真正站在他们对立面的第一步。
当你迈出了第一步,你会发现,这个世界远比你想象的更深沉,也更冷酷。你原以为“读书改变命运”,却在某个深夜突然明白,知识不过是他们筛选听话者的工具;你原以为“努力会有回报”,却在一次又一次面试失败、一份又一份实习白打之后,看清了所谓回报的门槛从未对你真正打开;你原以为社会是公正的,是善良的,是值得信赖的,可当你真正尝试去对抗不公,哪怕只是一句质问,迎来的也许不是回音,而是标签、封禁、孤立与冷笑。
这一切不是偶然,而是逻辑必然。保守派之所以能长期占据上风,并不是他们人数众多,也不是他们真的更聪明,而是因为他们掌握了资源、舆论、文化、教育的全链条,甚至能提前塑造你的欲望、恐惧、语言结构和判断方式。当你还在试图为生活奋斗的时候,他们已经提前十年规划好了你的轨迹——学区房、培训班、学历贬值、房贷压力、婚育焦虑、消费主义、医疗排队、养老断档。你以为你在选择,其实是被精准引导;你以为你在“活出自我”,其实是活在他们设计的剧本中。
保守派最狡猾的一点,是他们从不自称为“既得利益者”,他们更擅长伪装成“普通人”,甚至装作是“为你好”的导师模样。他们也会穿着朴素,谈论底层,表演痛苦,掩饰特权。他们会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说:“社会就是这样,你要学会适应。”这类话术的本质,就是试图驯化你,使你对改变失去信心,对斗争感到羞耻,对觉醒抱有恐惧。
他们怕你团结,更怕你思考。他们在无声中制造孤岛,让你总以为自己是唯一一个清醒的人,然后用身边人不断告诉你:“想太多没用”“你还是先顾好自己吧”。这不只是社会结构的固化,更是一种精神的隔离。可你得明白,真正的孤独,不是你一个人想清楚了什么,而是你想清楚后却发现身边的人依旧沉睡,甚至将你的呐喊视作疯语。这时候你才会明白,觉醒本就是一条寂寞的路,但它也是唯一通往真正自由的路。
自由不是你可以说话,而是你说出真话时不必低头。可在这被层层包装的时代,说真话需要代价,甚至需要勇气。在封建时代,说真话叫“犯上”;在资本时代,说真话叫“负能量”;在网络时代,说真话叫“情绪价值低”;在职场里,说真话叫“不合群”;可偏偏,他们最怕的,就是这些最真实的、不被粉饰的语言——因为真话一旦传播,就像火种,能点燃沉默已久的干柴。
你要明白,既得利益者的统治不依赖于暴力,而依赖于每一个人的自我规训。他们要你成为那种“知道很多、但什么也不做”的人;要你清醒但驯服,有思考却顺从,有抱怨但不行动。他们不怕你发牢骚,不怕你开几个玩笑,他们怕你真的开始动手,怕你开始把这些洞察传递出去,把思想化作连结,把怀疑化作组织,把每一个个体的觉醒汇聚成不可控的潮流。
他们怕你重新学习历史,怕你用阶级的视角重新理解世界,怕你开始不再相信“他们说的”,而是自己去找答案。他们怕你发现,历史上每一次真正的变革,从来都不是温和妥协换来的,而是斗争与反抗一点一点撕开的缝隙,是千万人在沉默中走向怒吼,是压抑在崩塌前夕绽放出的真理。
所以,不要急着回归“正常”,因为“正常”从来不是自然的状态,而是权力打造的模板;不要急着“做回自己”,因为那个“自己”也许早就是他们塑造的版本。你要做的,是撕开这一层层伪装的现实,看见统治如何从语言开始,从课堂开始,从朋友圈、短视频、公司制度开始,层层锁死;然后一点一点,从自己的意识中、生活中、选择中,把这些锁链拆除。
真正的清醒,不是愤怒的表情包,不是社交平台上的几句宣泄,而是你终于在某一刻开始问自己:“我是谁?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愿意为谁而战?我还能做什么?”当越来越多的人,不再以“稳定”为安慰,而以“真相”为依归;当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相信鸡汤故事里的奇迹,而相信团结的力量;这个世界才有一点点希望,挣脱这精致牢笼,走出这被编程的人生。
你可能无法立刻改变世界,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不再为世界撒谎的方式。你可能无法打破所有不公,但你可以从不为不公找借口开始。这,就是抵抗的起点;而所有伟大的革命,也都曾从这样一个微小却清醒的念头开始。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