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最大的无耻,就是愚弄底层人民
"谁要是赞美痛苦,就让他坐进毒蛇的囚笼。"——《卡拉马佐夫兄弟》
广东台风天的建筑工棚里,老张正用开裂的手指掰着发硬的馒头。
手机推送弹出一条新闻——《90后小伙搬砖九年攒200万》,他咧嘴笑了,露出被尼古丁染黄的牙:“要是真的,我闺女就不用捡别人校服穿了。”
这笑声比工棚外的暴雨更刺耳,照见了某个群体精心编织的谎言正如何撕裂现实。
“日薪900,全年无休,九年200万”——这道算术题就像工地食堂的免费汤,看着油花浮动,捞到底才发现只有两片菜叶。
珠三角建筑工人老陈掰着指头算真账:
雨天停工扣三天工资,酷暑午休被克扣工时,黑中介抽成高达20%。去年在惠州,他亲眼见工友被掉落的钢管砸断腿,包工头塞了八千块就消失,现在那人还在城中村出租屋里喝过期止痛药。
“新闻里的小伙怕是会影分身,能在十二个工地同时搬砖。”
老陈把烟头碾在斑驳的安全帽上,烫出个新窟窿。
这种“励志神话”的恶毒,在于把极端个例包装成普世真理。
就像告诉你“煎饼大妈月入十万”,却隐瞒她在三处CBD有摊位,女婿还是短视频运营总监。
十年前他们说“比尔·盖茨辍学成首富”,现在改口“00后收破烂财务自由”,却绝口不提背后的资源网络——某些人总爱把电梯里的俯卧撑,说成登天的云梯。
工头办公室贴着《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保险柜里锁着工人的血汗钱。
这场景不禁让人想起《包身工》里“带工老板”的圣经:“她们都是自愿签的卖身契。”
从二十四孝“埋儿奉母”到现代“福报论”,五千年来苦难美学不过是既得利益者的提线木偶戏。
某外卖平台把猝死骑手的最后微笑做成海报,配文“使命必达”;
冻毙街头的卖菜老人被写成“坚守岗位到生命最后一刻”——这种吃人血馒头还要蘸白糖的操作,鲁迅看了都要把《狂人日记》重写一遍。
更可怕的是评论区:“人家能吃苦活该赚钱”“弱者就该被淘汰”,被规训的牛马似乎彻底丧失了人性。
当苦难被包装成勋章,剥削就戴上了道德桂冠。
如果一个社会开始宣扬人的牛马精神,不休息用损害生命的方式来赚钱的话,那么这真的足够万恶。
本是被剥削者却成为了加害者的帮凶,于是恶劣的生态如同毒品一样蔓延。
建筑行业有个黑色幽默:工地围挡写着“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背后的工人却连安全绳都要自费购买。
所谓的“日结高薪”,实则是五险一金全无、工伤自负的甜蜜陷阱。
在佛山某工地,95后小李展示了“现代卖身契”——
每天工作12小时,加班费按法定标准三分之一计算
请假扣三日工资,旷工直接没收半月薪水
“自愿”签署放弃社保声明,否则不予录用
当小李试图讨要高温补贴时,工头指着门口乌泱泱的求职者冷笑:“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民工多得是。”
这话术,与十九世纪美国种植园主鞭打黑奴时的说辞如出一辙。
真正的光明不是讴歌黑暗中的摸索,而是点亮照路的灯。
在首尔,建筑工会用无人机监控工地安全;
在柏林,工人下班后手机会自动屏蔽工作消息;
而在深圳,一群外卖骑手正用区块链技术记录配送数据,防止平台篡改算法。
这些故事从不上热搜,却更接近真实的奋斗——不是用血肉之躯对抗系统之恶,而是携手重塑规则。
就像《悲惨世界》里冉阿让最终成为市长,真正的救赎从不是忍受苦难,而是打破枷锁。
下次再看到“搬砖神话”,不妨问三个问题:
他九年没遇过工地停工、包工头跑路、家人重病?
他的日薪有没有扣除中介费、罚款、自费装备?
如果这碗鸡汤是真的,为什么建筑工人还在为孩子学费跳楼?
别再歌颂“用命换钱”的悲壮,老百姓要的是“活着挣钱”的尊严。
当工地升降机不再运送血汗,而是托举起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时,这样的“励志故事”才配写上热搜第一。
真正的文明,不在于歌颂蝼蚁的顽强,而在于建立不让蝼蚁被践踏的秩序。
”当“吃苦崇拜”变成新型成功学,
我们更要清醒:歌颂苦难的人,不是蠢就是坏;
真正值得掌声的,是让普通人活得有尊严的制度。
当资本停止用"福报论"榨取血肉,当法律长出牙齿守护尊严,当每个劳动者都能体面地活着,才是对这个时代最好的致敬。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