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毛泽东

作者:李君如 2023-03-18 1792

  毛泽东以他不平凡的一生,证明了他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同样,毛泽东以他对中华民族所作出的不平凡的贡献,证明了他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

  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蒙受了亡国灭种的灾难和耻辱,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这个民族从灾难和耻辱中解救出来的。他不仅属于共产党,而且属于中华民族。

  过去,人们很少谈这一点,主要是有一个思想障碍,即担心人家误解我们是民族主义者,而且当年苏共中央就有过这样的倾向。实际上,民族主义是一个多义词。有时,人们把民族主义等同于爱国主义;有时,人们把民族主义看作是以民族利益为中心、狭隘地维护民族利益,没有国际责任、甚至不惜侵犯其他民族利益的思潮。对于后者,我们又称它为“狭隘民族主义”。而毛泽东一贯主张,要把我们的爱国主义与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统一起来,既不能因为强调国际主义而放弃爱国主义,也不能因为坚持爱国主义而纵容狭隘民族主义。同时,我们要认识到,民族主义、爱国主义都是历史范畴。毛泽东说过:“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之下来决定。有日本侵略者和希特勒的‘爱国主义’,有我们的爱国主义。”因此我们说毛泽东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英雄,说的是毛泽东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同时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伟大的民族英雄。随着历史的推移、世事的变更,许多事都会有变化,但是毛泽东作为一个民族英雄的地位将越来越突出。

民族英雄毛泽东

  历史确立了毛泽东的民族英雄地位

  1949年10月1日,当毛泽东创建新中国,宣布“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那一刻,历史已经确立了毛泽东的民族英雄地位。

  首先,毛泽东是为了民族的救亡图存走上革命道路并选择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毛泽东出生于1893年,他出生时是鸦片战争之后第53年,他出生一年后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从1840年中国被迫签订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到1895年签订割地赔款的《马关条约》,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毛泽东就是在这样一个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历史背景下降临人世间的。毛泽东离开韶山是1910年,到长沙是1911年,恰逢辛亥革命爆发。他目睹了这场革命的潮起潮落,更为民族的前途担忧。毛泽东生活的这一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决定了中国要进步,不仅要反对封建主义,还要反对帝国主义,要把中国从帝国主义的奴役下解放出来。这一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造就了一批具有民主主义意识的近代爱国主义者。青年毛泽东就是其中的一员。1915年5月,袁世凯政府表示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毛泽东愤慨地写下了四句誓言:“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与此同时,他与当时许多年轻人一样,认识到要救亡必须从根本上变换全国之思想,因此以无比的热情投入到新文化运动。1918年4月,毛泽东和蔡和森等发起成立了新民学会,开始探求中国的新路。在新民学会中,他又独树一帜,提出要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学会的目标。他怀抱着这一追求,去实践,去寻找真理。经过五四爱国运动的洗礼,他在实践中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系诸路皆走不通了新发明的一条路”。迅速地从一个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在他28岁那年参与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回眸青年毛泽东的成长过程和思想转变历程,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成为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是为了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毛泽东从一个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是因为民主主义解决不了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问题。正因为如此,在毛泽东转变为共产主义者以后,他作为爱国主义者这一点不仅没有改变,而且升华为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相联系的更高层次的爱国主义。正是毛泽东所处的这种客观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毛泽东主观上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决定了毛泽东最终必定会为中华民族的救亡和发展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成为一名民族英雄。

民族英雄毛泽东

 民族英雄毛泽东

  ◆在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敌后战场的中流砥柱。

  最后,毛泽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领导党和人民实现了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在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早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已经规划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1952年秋,毛泽东开始酝酿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次年制定和公布了以“一化三大改造”为主要任务的过渡时期总路线。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推进这一伟大的社会变革的同时,毛泽东领导党和人民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并且从实际出发探索中国的工业化道路。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讲这段历史时指出,毛泽东同志成功地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为我们今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尽管后来毛泽东在推进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违反客观规律,急于求成,继而又错误估计阶级斗争形势,犯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但是他在任何时候都在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操心,都在为捍卫国家主权和维护民族团结而奋斗,并且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包括在领导“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时候,表现出他发展民族经济、赶上发达国家的强烈愿望;在中苏论战中,他为捍卫国家主权、反对大国沙文主义,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斗争;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提出“三个世界”理论,为维护我国安全大局,确立了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一条线”战略,打开同美国、日本等国家的邦交关系,等等,这都体现了他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一腔正气和原则立场。

  这一切都表明,毛泽东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领袖,是民族复兴的艰辛探索者,是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坚定维护者。在他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尽管有过这样的不足和那样的错误,但是在捍卫国家主权和维护民族利益方面,在为发展民族经济而艰辛探索方面,始终是坚定不移的。因此,毛泽东的一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的一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的一生。

  毛泽东成为民族英雄的必然

  毛泽东之所以会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不是偶然的,而是由毛泽东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所决定的。

  毛泽东从一个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是从他确认“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这样的世界观转变开始的。他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的同时,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

  值得重视的是,毛泽东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他的《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矛盾论》等哲学著作,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即: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又坚持一切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的价值追求。

  “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强调的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出发点是客观实际。这个出发点,就是毛泽东倡导和坚持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出发点。

  “一切要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强调的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价值出发点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个出发点,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为人民服务的体现,是毛泽东倡导和坚持的,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相一致的工作路线的出发点。

  这里的关键,是这两个出发点必须统一,而不是互不相关、各自独立的出发点。也就是说,我们在出主意、做决策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同时考虑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必须同时考虑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及其发展规律。

  之所以要把“一切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与“一切从实际出发”统一起来,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核心。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为全中国老百姓所拥戴,之所以能够得天下,之所以能够长期执政,就在于它以自己的纲领、理论和行动向人民群众证明自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今天,人民群众忧党忧国之忧,也忧在党能否始终坚持这一核心价值。

民族英雄毛泽东

  民族英雄毛泽东

◆毛泽东在处理与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时候,既坚持意识形态斗争的基本原则,又不拘泥于一成不变的意识形态公式。

  事实上,我们党在强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时候”,始终有一个明确的价值追求。这就是,要完成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人的“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与“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性任务。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斗的过程中,使中国人站了起来;在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而奋斗的过程中,又使中国人富了起来,并且抬起头走向了世界。因此,与中华民族血肉相联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时候,始终有着一个坚定不移的价值追求,这就是: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而奋斗,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民族英雄毛泽东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