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眸: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

作者:天眸 2025-05-14 152

  摘要: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中央电视台《胜利的日子》摄制组来马本斋纪念园拍摄回民支队篇。现场拍摄马本斋之子马国超少将到纪庄王志杰(两代为88名烈士守墓83年)的家登门送匾“守护英雄”。我在一旁侧耳细听,深受感动。锦绣大地血换来!热切的期待播出时,再现在这片英雄土地上“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正文

  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

  ——马国超将军领我来到马本斋纪念园

  天眸原创

  4月11日,马国超将军在微信群里发了一条信息,计划下旬去河北阜城县纪庄看望83年两代守墓人。我和戴连生大校、马萌上校立即响应。

  纪庄是河北省阜城县一个不大的村子,因当年回民支队一场突围战闻名于世。1942年春,侵华日军调集5万重兵和华北全部伪军“铁壁合围”,回民支队1700人在民司令员马本斋的率领下,陷身于日军包围中。6月2日,在阜城县纪庄、高庄与敌军遭遇。27岁的中共党员、纪家庄村村长王梦北自告奋勇做向导,帮助回民支队突围。敢死队人人甩掉上衣手持大刀,腰插数颗手榴弹冲锋在前,突围中,部队有88位战士英勇牺牲,其中年龄最大的30多岁,最小的年仅13岁。王梦北带领村民就地掩埋了这些烈士的遗体。3天后,马本斋带部队重返纪庄村,按照回民的习俗为这些回族烈士举行了集体葬礼,并决定建立烈士陵园。王梦北将军向马本斋当面承诺“誓死看护陵园”。

天眸: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

  王梦北从此做为义务守墓人,守护烈士忠骨,战时冒着风险看护,新中国成立后,为这些无名烈士墓“寻亲”,行程几千里,跑遍了回民支队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为72名确定了身份。他在守护墓地中又义务担负起讲解这些烈士战斗的事迹。1969年,王梦北想在墓地种些松树,把自家两扇榆木大门卖了,换来40元钱买了松树苗种上。如今变成一片松柏林。1979年,王梦北突发脑中风。儿子王志杰毅然辞去县城兽医站当兽医的工作,回家接班,承担起守墓的重担。王梦北老人逝世后,王志杰继续义务守墓,直到2015年陵园大规模扩建完成后,他才入了“正式编制”,拿上了工资。两代守墓人的动人故事,如今已有83年了!

天眸: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

  马本斋的儿子马国超少将,这些年已说不清来过这个陵园多少次了,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他满怀深情地写了“守护英雄”,并亲自到装裱店做成牌匾。5月12日,他带着我们四人,驱车来到纪家庄,把匾送到第二代守墓人王志杰家中,场面非常感人。

天眸: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

  中央电视台得知马国超少将来纪庄送匾,派了一个摄制组来现场拍摄,工作人员之多,设备之先进,拍摄之认真,这阵式让我们开了眼。我问编导拍摄的片名?她说,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我们正在全国各地拍摄《胜利的日子》。我们摄制组来此拍摄回民支队篇。

  马国超少将带我们走进马本斋纪念园,大门上的额匾是他亲手所题,园内共分三个区:东区为回民支队烈士陵园旧址,有纪念碑、纪念亭及88座烈士墓等纪念设施,建有民族团结进步广场;中区为纪念区,包括纪念碑、阜城革命历史纪念馆、高纪庄突围战纪念馆、烈士英名墙等;西区为迁至该园的墓区。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主干道本斋路两侧,松涛阵阵,仿佛传来当年英烈们的嘶杀声。

天眸: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

  马国超少将今已86岁,挺拔的身姿,坚定的步伐,捧着一束鲜花,走到纪念碑前三鞠躬。然后走进纪念馆,给预备役部队官兵和小学生们讲起回民支队当年在这片血染的土地上,与日寇大大小小的战斗870余次,消灭了日伪军36700余人。毛主席亲笔写了“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这次纪庄突围,是回民支队最艰苦、最惨烈的一仗,也是牺牲人数最多的一仗!岁月如流,今烽烟不再。我们要永远记住在这里长眠的88名烈士,为国捐躯多壮哉!锦绣大地血换来。他走到墓地,给一座座烈士的坟头上放了一朵花,这一路下来,热汗直流,摄制组录下这些感人的镜头。

  在纪念亭下,编导对马将军进行了深入的采访,我在一旁侧耳细听,他奶奶白文冠的事迹早已家喻户晓,朱德总司令题写马本斋的挽联:壮志难移汉回各族模范 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这次头一回听他谈叔叔马本坡在回民支队战斗的往事,堪为满门忠烈。他谈到毛主席在延安接见他母亲时,激动之情,声泪俱下。

  这次随马将军来马本斋纪念园,看到将军后面来了一队队穿着预备役军服的官兵和一排排的学生们,这让我想起一句著名的诗句:革命自有来人。

  这次随马将军来马本斋纪念园,见到第二代守墓人王志杰,让我想起毛主席题写的“马本斋同志不死”。是的,马本斋司令员不死,纪念园里88名烈士们不死!回民支队不死!他们的生命染红天上的彩虹和大平原上的落英缤纷,永远与祖国的大好河山同在。

  这次随马将军来马本斋纪念园,看了马将军到王志杰家登门送匾,二人亲切地手拉手,和83年前他们的父亲手拉手转换了时空,让我想起“军队和老百姓,咱们是一家人”的抗日战歌,先辈们在河北千里平原上,男女老少齐参战,军民们用一个又一个成功的战例,诠释了毛主席人民战争汪洋大海的古今奇观。今天,马将军和王志杰手拉手,这军民的鱼水深情代代相传!

天眸: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

  站在马本斋纪念园的纪念亭上眺望,桃似火绿柳如烟,一望无际的麦田象美丽的地毯,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正如纪念亭楹联所书毛主席的诗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我们陪马将军离开马本斋纪念园时,有了一个热切的期待,期待央视在这现场拍摄的《胜利的日子》回民支队篇,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播出时,再现回民支队与回汉百姓们同仇敌忾的英勇抗战,再现马本超和王志杰“守护英雄”,再现“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2025年5月12日夜写于河北阜城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