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明:“最穷”总统病逝,曾是毛主席接见的左翼青年
乌拉圭总统奥尔西13日通过社交媒体宣布,乌拉圭前总统何塞·穆希卡于当天去世,享年89岁。
曾经是左翼游击队领导人的何塞·穆希卡被称为“世界上最穷的总统”。2009年当选乌拉圭总统后, 他不住总统府邸, 坚持居住在首都蒙得维的亚郊外一座农场,睡在一间摇摇欲坠的板房里,农场外只有一条仅够一辆汽车行驶的土路。总统的办公室仅有8平方米,总统的警卫只有两名警察和一条狗。
这座只有十几亩地的农场还是他夫人的财产。2010年,穆希卡依法公开财产, 官方审计他的家产约1800美元,主要来自于一辆产于1987年的甲壳虫汽车。这辆甲壳虫是他刚刚从政之时,他的昔日战友和朋友为了方便他上班,“凑份子钱”给他买的。
穆希卡对自己坚持的生活方式解释称:“人们叫我‘最穷总统’,但我不觉得自己贫穷。真正‘贫穷’的是那些工作唯一目的就是维持奢侈生活的人,并且想要的东西越来越多。”
总统如此贫穷,并不是因为国家贫穷。2010年乌拉圭的人均GDP为9425.53美元,排名高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从2009年11月当选总统到2015年3月因身体原因主动卸任,在执政不到六年的时间里,穆希卡推出了一系列惠及底层民众的改革,迅速降低了乌拉圭的贫困率和失业率,乌拉圭经济年均增长5.4%。
2011年,穆希卡把政府分配给自己的总统官邸和两处住房,以27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了乌拉圭东部共和国银行,出售所得的资金全部用于实施政府的住房计划。
穆希卡每月还把自己90%的总统薪水(约1.2万美元)捐献给了社会福利项目,自己仅仅保留一小部分,几乎相当于乌拉圭民众的平均月收入水平——这是对巴黎公社原则的致敬。
仅此一点,他比绝大多数共产党人做得都要好!
穆希卡1935年出生于乌拉圭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年轻时当过农民、小贩、面包店学徒,还做过一段时间的自行车运动员。
20世纪中期,冷战开始以后,中国革命的成功极大地激励了美帝国主义奴役之下的南美洲地区的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美洲的共产党如雨后春笋般涌出,乌拉圭的共产党人同样深受毛主席的游击战理论以及反帝思想影响。
1960年,受到共产主义思潮熏陶的穆希卡加入了乌拉圭共产党, 成为一个积极的革命者。
乌拉圭模仿瑞士建立了红白两党权力制衡的政治体系,乌拉圭社会党、乌拉圭共产党这样的小党被排斥于政体之外。红党主要是由偏向于社会民主主义的政治倾向的派系把持,白党则是保守右翼把控(他们在三四十年代甚至赞美过佛朗哥和墨索里尼)。在1958年的选举中,白党获得相对多数,对内进一步加强专制、对外完全倒向美帝国主义。
彼时,乌拉圭的经济命脉的控制权早已从英国资本转到了美国华尔街资本手中,民族工业在外资的倾轧下完全得不到发展,罢工事件越来越频繁;大多数人只能从事农牧业,而当时地主阶级却控制着乌拉圭半数以上的土地,乌拉圭的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古巴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乌拉圭共产党人的斗志,穆希卡成立乌拉圭左翼游记运动组织(图帕马罗斯全国解放运动)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人。
为了吸引全世界的左翼青年,彰显苏联的国际影响力,赫鲁晓夫于1962年在莫斯科召开“青年大会”,穆希卡代表乌拉圭参与了大会。
当时正值中苏关系紧张,在回国途中,南美洲青年代表团受到中国的邀请来北京做客。到达北京以后,代表团内所有激进的左派学生代表,都向中国政府提出愿望:希望见毛主席。中国政府很快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1966年红党重新上台恢复了总统制,却采取了更加独裁的政策,强力镇压工人罢工和消灭游击队。同年,毛主义列宁主义-图帕克·阿马鲁民族解放阵线创建,穆希卡和战友们在乌拉圭打起了游击战,在潘多市发起武装起义想推翻政府。但是当时的乌拉圭政府背后有美帝国主义撑腰,政府军武器好,资源充足,穆希卡和战友们很快被镇压,他本人被迫逃亡。
1970年穆希卡在逃亡途中身中6枪、首次被捕,1971年越狱逃走,1972年再次被捕。
1973年,美国支持的乌拉圭军政府上台,一手全面推行新自由主义政策,严格控制社会服务方面的预算,取消价格控制和消费品补贴,鼓励外资进入,大大损害了工农利益,一手开始了更强力的镇压。
穆希卡和战友们被军政府惨无人道地折磨,吃狱卒们吃剩的剩饭剩菜,大小便也只能在一间狭小的牢房原地解决。在被关押了三年后,穆希卡和另外两个犯人已经神志不清,当他的母亲来看他时,他已经认不出来自己的母亲。
在整个军政府时期,穆希卡被关了整整14年,这14年暗无天日的生活足够摧垮一个人,但是却没让穆希卡放弃信仰,放弃希望。
1985年,乌拉圭军政府被迫下台,监狱里的大量政治犯被释放。
出狱之后,穆希卡休养了一年,然后就以充足的热情投入了政治运动当中。然而,当时的国际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东方世界发生了彻底变化,在整个美洲国际共运也已偃旗息鼓,革命运动被镇压殆尽,既有的社会主义政党也已不再追求彻底的社会革命。
在这样的客观环境下,穆希卡找到了自己以前的老战友,和当时的左派人士一起组成了一个政党,叫做“人民参与党”,后来该党改组成乌拉圭国内赫赫有名的政党“广泛阵线”,一步步走上了从政之路,并最终在74岁高龄当选乌拉圭总统。
穆希卡的这种选择某种程度上是对革命事业的妥协甚至是背叛,但却是“老同志面临新环境”时积极、有效的选择。他在晚年的所作所为以及人生态度,说明他并没有背叛自己的初心。
2009年底,穆希卡对到访的中国记者余熙回忆起1962年见毛主席的场景:“毛主席就像我们自家的爷爷一样,对我们代表团每一个年轻人都非常尊重,非常亲切,同时对我们正为之奋斗的拉美人民解放运动的未来,抱有坚定的信心。”
穆希卡还主动向毛主席请教了中苏论战的问题,毛主席则向他们赠送了一批革命书籍。
与毛主席的会面,给了穆希卡极大的触动,回国以后他常常阅读毛主席的著作。
在给记者余熙赠送自己的传记时,穆希卡还专门题词:
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录自于革命导师毛
穆希卡于蒙得维的亚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