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与诗经

作者:谷阳 2025-05-26 259

  音乐这种艺术形式,主要还是作为感情的载体而存在的,也就是说音乐的本质是传情的,或者说是用来交流感情的。如果把感情的元素从音乐中抽出来,那这种艺术形式就会变的干瘪无味。

  据说音乐最初是由劳动者创造的,他们在艰辛的劳作中发出了杭育杭育的声音,这种声音极富感染力,大家就一块杭育,这便是音乐的雏形。这种说法应该是靠谱的,从孔子整理诗经到汉代专们的乐府机构,他们所收集的诗歌基本都来自民间,劳动人民无疑是诗歌创作的主力军。

  古代的诗歌与今天的歌曲差不多,都有词和曲两部分组成,由于曲失传了,就只剩下歌词了,古代是有六经的,还有一部失传的《乐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由孔子整理而成。《诗经》的开篇之作便是被孔子誉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关雎》,就是欢乐而不放纵,哀愁而不伤感。孔子对"淫"很反感,他曾讲郑声淫,放郑声,郑声是如何淫的,我们就不得而知了,因为被孔子排斥放逐了,可能郑声不合他的中庸之道吧。孔子对于《关雎》的赞美,即是对少男少女们纯真爱情的高度认可。不论古今,爱情抑或友情亲情,都贵在一个真字,真情是造做不出来的,一定是由感而发。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因此不管是古代的诗歌还是今天的歌曲,都应做到情动于中而发之为歌。

  音乐(这里特指声乐)发展到今天,一定是积累了大量的演唱经验与技巧,这应该是好事,可当今的大多数的歌唱者用千奇百怪的演唱技巧代替了歌曲本该有的真情,把歌唱异化成了炫技与干嚎,滑稽且无味。

  刀郎的音乐创作走的是一条野路子,所谓野路子是相对于当今的学院派而言的。他并没有受过学院派专们的音乐训练,作品全部是在民间完成。他的足迹从西北到江南,那此感人的故事动人的小曲,都是他采风的对象,歌曲的素材。他的歌曲真正做到了由中而发,用真情熬制而成。

  刀郎的演唱要么豪放热烈,要么婉约动人,豪放热烈亦可做到乐而不淫,婉约动人亦可做到哀而不伤,无不用真情与听众产生强烈的共鸣。正因为他的歌曲来自民间,带着一股土腥味,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人老爷们与刀郎的歌是有极大隔阂的,他们不仅无法与之共鸣,还要骂刀郎土鳖。

  据我观察,刀郎的歌曲可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也是刀郎早期的歌曲,是在民间直接釆到的人或事由感而发而创作出的歌曲,我把这称之为刀郎的风。第二部分是刀郎深入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而创作的中华雅音,可称之雅。第三部部分的歌曲并非刀郎所创作而是由他经常演唱,并产生很大影响力的歌曲-革命红歌,这部分可称之为颂,即歌颂我们的革命先烈。自此刀郎便完成了属于他自己的风、雅、颂三部曲。

  今天的刀郎火了半边天,难道这不应该吗?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