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经济的新可能

作者:瑆珉 2025-07-19 168

  不久前我偶然间翻到手机文件夹里有一个名为《参与式经济概论》的PDF文件,我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时候下载进手机的,大约是在我加入复兴网之前。那时候我并不了解复兴网的理论,还是一个自发的网络左派,理论很不扎实,因此并不能完全理解这本小书真正要表达的含义,只是把它当作一种十分新潮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观点。

  那时候爱好和人论战,现在想来这些辩论并没有什么营养,更多只是宣泄情绪和抒发个人的一厢情愿罢了。我跟不少自由派斗争过,其矛头总是在于经济问题。我们这群网络左派总是高举着“恢复计划经济,恢复公有制”的大旗,坚决批判市场经济,但口号之下的我们缺乏有力的论据,很快便遭到了那帮自由派的猛烈攻击。

  自由派喜好逻辑学,他们总善于抓我们的语言漏洞,我们没有足够的理论功底去堵漏,很快便败下阵来。事实证明,空有一腔热情是完全不够的,要想真正做到以理服人,那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

  只可惜那时候我意志很不坚定,在激情辩论受挫以后便成了逍遥派,而不是细心阅读理论文章,努力提高个人水平,这是我需要检讨自己的地方。

  沉寂一段时间后,我重新打起精神学习民族复兴网的文章,特别是张宏良老师的理论。张老师是卓越的经济学家,他三言两语就点出了官僚社会主义经济崩溃的根源——没有实现公平正义。紧接着,张老师指出虚拟经济是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这同我之前接触过的左派理论截然不同。

  在跟自由派论战的时候,我就觉得网络左派的经济理论很空洞无物,但那时候我的理论水平也很差劲,所以没法提出一些真正有说服力的观点。当时也有明智的左派试图表达些新颖的观点,但是内容太过冗长,我们听的是云里雾里,最后也只是归于沉寂。张老师讲究“大道至简”,他擅长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表达最丰富的内涵,这也是我对张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的原因。

  今日再回看这篇《参与式经济概论》,我又有了新的体会。

  计划经济的出路在何处?就在与大众民主相结合!

  这或许也是作者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迈克尔-艾伯特和罗宾-汉内尔与张老师心有灵犀的地方。

  以下依托这本书,谈一谈我对计划经济的看法。
 

  一、苏联官僚社会主义下计划经济的失败

  之前苏东的计划经济一溃千里,完全是因为官僚阶级权力的泛滥,而不是庸俗经济学家与修正主义辩护士所嚷嚷的“统计方式落后”。之前有苏联人季托夫搞了个OGAS系统,但这并没有挽救苏联的经济,老百姓依旧是在排长队,房间依旧是单调狭小,最后整个计划也在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下变成了一纸空文。

  事实上苏联的官僚阶级并不是没有解决民众贫穷的手段,当时苏联拥有列宁斯大林时代积攒下的庞大家底,还有横跨半个地球的政治盟友,资源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凡他们稍微动一动脑筋,老百姓也不至于连买面包都排队,可他们就是不愿意迈出这一步,这是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料到群众的力量。

  对于高层来说,贫乏绝不是和他们沾边的。在莫斯科街头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中,一扇小门时常紧闭着,旁边还有士兵在站岗。当步入其中,便如桃花源般豁然开朗,里面的奇珍异宝可谓是应有尽有,那是苏联老百姓到死都无福消受的。这便是苏联中后期的特供商店,它专门为一定等级的官员服务,老百姓即使有钱也没法进门。

  苏修头子勃列日涅夫是个大贪官,他酷爱汽车,在地下车库里有不少西方跑车,全都是最新款。每一辆汽车都价值连城,其总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苏共总书记十辈子的工资。反观苏联老百姓,他们虽然辛辛苦苦攒到了钱,但想买到一辆“伏尔加”轿车至少要排上两年的队。这并不是苏联的汽车工业不行,当时苏联已经制造了数以万计的T55\T62\T64\T72\T80坦克与BTR\BMP\BMD系列的装甲车,面对那区区三亿的人口,满足老百姓需求应该是易如反掌的。

  另外勃列日涅夫的妻子也沾了他的光,这个阔太太嗜好珠宝,各国的奇珍异宝无不纳入囊中,其总价值数以千万计。上梁不正下梁歪,连最高领导人都如此腐败,底下的各级官员自然也是大贪特贪,最后竟然吃空了一个横亘欧亚的超级大国。

  再看苏东的仆从国们,齐奥塞斯库、日夫科夫等人无不是国家巨蠹,在他们统治下的人民则个个面黄肌瘦,最后这些修正主义国家全都倒在了民众熊熊燃烧的怒火中。

  当然有人可能会问:“难道他们不能节制一些吗?倘若多分给老百姓一杯羹,他们或许还能活过剧变。”

  其实制造贫穷正是官僚阶级维持统治的手段,他们故意让老百姓保持半饥半饱的状态,用饥饿的锁链奴役着他们,使他们没有力气拿起武器来反对自己。中国古代有“驭民五术”,里面的“贫民之术”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像满清就是用不断的人造饥荒来奴役着汉人,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但归根结底人是向往着自由的,在矛盾积累到质变时,人民长期的愤怒便会喷涌而出,贫穷——这个统治阶级手里最有力的武器反倒成为了杀死他们自己的工具。
 

  二、实行大众民主才能保证计划经济不变质

  归根结底,一切经济问题都是阶级问题,压迫剥削不消灭,那底层人的幸福指数就不会有根本上的变化。左派五毛党鼓吹“唯GDP论”,实际上就是在掩盖这个无法回避的结果。但如今,有不少年轻左派也中了他们的毒,在探讨计划经济上总是片面关注于数学和统计学,并没有对官僚问题作进一步分析,也就没办法走出历史周期律的循环。

  张老师一再强调官僚阶级是历史上最反动的阶级,官僚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更加凶恶的存在。可很多左派对官僚阶级的危害程度仍然认识不深刻,总以为这只是“次要矛盾”,认为传统政治精英所代管的旧计划经济要优于市场经济。如今老百姓已经受够了官僚阶级,但网络左派为他们所描摹的未来图景却仍然没有跳出官僚社会主义的逻辑,自然这些“理论家”就变成了人人喊打的存在。

  大众民主和共同富裕是一对亲兄弟,只有大众民主才能挽救计划经济,只有民主的计划经济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

  大众民主强调自下而上的组织模式,反对由精英包办政治,而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这个道理很浅显易懂,但是不少左派都陷入到了“唯技术论”的误区里,他们始终认为经济是个复杂的学问,只有少数人才能弄懂弄通,因此其论证仍然没法跳出官僚社会主义的范畴,只是在旧的模式下进行小修小补。

  看到《参与式经济概论》这本书,我感到十分欣慰,因为西方左派也正在探索大众民主。但是这本书出现得太晚了,此时新自由主义在西方一家独大,二位教授的美好愿景很可能成为镜花水月,这提醒我们必须要加快推进理论拨乱反正的进程。

  这本书也有后发优势,就是其内容非常细致全面,给了我们以详细的论证过程和具体的措施。早期我在论战中确实缺乏体系化的思维,只能说些大词,但并不能串连起来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很多中间派便被那些口若悬河思维敏捷的右派给争取走了。

  下面就让我来介绍一下受此书启发得到的新观点。
 

  三、大众政治时代计划经济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我个人认为止步于“一切收归国有”是有问题的。事实已经证明了,官僚掌握生产资料会比资本家掌握生产资料更加糟糕,因此苏东这种假社会主义没法竞争过西方真资本主义。同样的,我也不赞同真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毕竟两害取其轻并不符合人民的利益,人民应当有自己的选择,而不是非要在不同的剥削阶级中选一个。国有与公有在实践中会产生的区别,这是所有左派都必须清楚的,晚清的洋务企业是国有的,但它们根本就起不到什么正向的作用。

  我认同毛时代的国营企业,这种国营本质上也是合作社,遵守的是成员平等民主和按劳分配的鞍钢原则。毛时代的国营企业能成为主导是特定时代的产物,那时候人民的革命运动还是要依靠自上而下的先锋队进行组织,因此经济方面的组织也是自上而下的。

  这种自上而下的模式在阶级立场上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谁不承认这一点,那他就有滑向自由派的风险。但这种经济模式也不是非常合适的,因为自上而下的组织必然会导致上层接收到的信息过于庞大,为了处理那么繁杂的信息,其公共管理开销必然会增加,效率也会大大降低。

  而如今是大众政治时代,自下而上的组织反倒成为了时代的主流,因此我们也看到了自组织经济模式的曙光。

  未来自发组织的合作社将会成为主流,目前的员工持股制度就是这个趋势的萌芽。胖东来已经证明了,平等的成员关系并不会造成效率的降低,反而会提升它,因为这可以激发成员的主人翁意识,也解除了受限于权威的创造力。

  广泛的合作社经济并不是什么新玩意,在斯大林时代的苏联,各类轻工业、农业、手工业合作社的总产出已经超过了国营企业的总产出,他们是苏联经济的支柱,也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只可惜赫鲁晓夫上台后便让国营企业兼并合作社,实际上就是把集体的生产资料收归官僚的腰包,右派说的所谓僵化的“斯大林模式”恰恰是在斯大林去世后才出现的。

  有人斥责我说:“广泛的合作社经济本质上是小生产社会主义,是不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我要在此做出解释:“我不排斥社会化大生产,同样的,广泛的合作社经济正是另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化大生产。”

  倘若把合作社的规模局限在百人以下,那确实是蒲鲁东之流的田园幻想。但互联网的技术已经能轻易地组织起成千上万人,过去全人类齐心协力建造“巴别塔”的梦想已经成为了现实。几个街区的众多小合作社可以组成一个更大规模的城市合作社,几个城市规模的合作社又能组成一个更大规模的地级市合作社,然后以此类推,最终形成一个横贯全国各地的庞大经济网络,而他们之间的纽带便是互联网大数据技术。

  合作社经济的实质其实就是管理权的下放,不是苏东改革那种把权力下放给资本家,而是真正下放到每一个人手里。在大众民主的行政机关监督下,基层应当广泛建立起合作社工会,让劳动者自我监督和互相监督,避免出现有人在合作社内大权独揽或者违背公平分配的原则。

  再来说公权力和基层合作社的关系。很多左派都在担心计划经济委员会能否给民众提供准确可靠的经济计划,但在我看来这是没有太大必要的,不是说要抛弃计划经济而拥抱市场,我说的还是要相信人民自觉组织的力量。

  除了生产型合作社和服务型合作社以外,人民还要组建消费者合作社,以此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企业员工内部的民主并不能阻止生产无序性的发生,因为其内部成员所考虑的更多还是本集团的利益,他们往往会忽视消费者的部分感受。市场优胜劣汰的杠杆只能关注大部分消费者的利益,而少数消费者群体却往往受到忽视,垄断则会让消费者的处境更加困难,更不要提竞争中产生的巨大资源浪费了。

  只有实现消费者和企业员工的民主,生产和消费的矛盾才能彻底解决。这并不是不可能实现的,所有生产的根本目的一定是为了消费,只有狭隘的资本主义经济才会造成为了消费而生产的倒错。一个工人,同样也是消费者,造船的工人下班会买食品厂的面包、服装厂的衣服、家具厂的桌椅。通过交叉的反馈,尽可能使每一个生产单位都保证不会被狭隘的视野所束缚,而且这种反馈的确能体现基层人民的需求,这要比经济公务员的主观判断更加准确。

  而在这个经济循环的过程中,计划经济委员会反倒成了配角,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官僚的权力再次被削弱了。计划经济委员会更多只是充当一个智囊团的角色,给各个合作社提供一个公平高效的咨询平台,这与大众政治时代的左派在政治上扮演的角色是一样的。

  国营企业在未来的使命将会更加明确,它们会成为捍卫民族经济利益的钢铁长城,为民用产业保驾护航。首先就是兵工厂,其次是尖端技术的研发中心,再次是稀土、黄金、石油的采矿场和加工厂,再往后就是钢铁厂、电解铝厂、化学原料厂等生产性质的重工业部门,同时还有铁路、海运、航空等辐射全球的物流网和抵御重大天灾人祸仓储系统。

  我再强调一次,国营绝对不是官营,它同样是合作社的组织形式,只不过运行模式是自上而下的。未来国营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关系会更加模糊,最后完全统一。

  上面说了这么多,其背后的保障只有两个,一个是大众民主,另一个则是互联网。如果缺了前者,那么就会犯“唯武器论”的错误;如果缺了后者,那也会让整个理论陷入空谈。张老师指出“权力+资本+科技”的模式已经把人类推向了毁灭的边缘,张老师又指出“大众民主+公有制+科技”的模式将人类带入无比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

  作为业余的计算机爱好者,我认为全国自动化系统(也就是前文提到的OGAS)完全能够实现。如今每个人手里都有一台手机,每个家庭里几乎都有一台电脑,未来保不齐还会出现更多更方便的数据终端,实时上传生产与消费记录完全是可以实现的。

  这些信息会通过互联网上传至最近的超级计算机,超级计算机会将这些信息进行汇总,然后上传给其他生产部门,为他们提供调整生产计划的参考。人工智能则会充当最诚实可靠的顾问,他们会帮助人进行思考,工人们要做的只是开会决策,这大大减少了公务人员的数量,从而达到节约公共资源和生产时间的作用。

  不过归根结底信息技术都是人的工具,它们即使在运算速度上已经远远超过了人脑,但他们缺少真正的灵魂——人的感情和直觉,这使得他们只服从于纯粹的理性而非天道正义。所以碳基人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人民群众千万不能把所有工作一股脑全推给机器,让自己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一旦官僚掌握了智能技术,那么作恶会变得和做好事一样容易,底层人民将再次面临被集体灭绝的威胁。

  此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个体私有制仍然会同公有制并存,这是物质发展的客观规律。我曾经同一些网络左派谈过这个问题,只可惜他们仍然怀抱着教条的阶级观,他们粗暴地把那些小摊贩和小手工业者定性为“小资产阶级”,认为他们是动摇的,而不是视作统一的99%的一部分。

  现在这些小商小贩的处境很悲惨,他们被官僚机构欺凌着,被城管大队撵着四处跑,这是武大郎那个时代都没有过的荒唐景象。我们革命的目的应该是让这些小商小贩过上幸福的生活,而不是要继续限制他们,甚至没收他们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

  我同他们讲了自己的观点,但他们斥责我是“机会主义分子”,说“小生产无时无刻不在产生着资本主义”,允许他们搞个体经济就是在复辟资本主义!上面那句话确实是列宁的判断,但他针对的是上个世纪初的苏俄,和如今的大众政治时代天差地别。另外列宁并不是指小生产者会通过赚钱来把自己变成资本家,如果这么说就等于承认“勤劳致富”了,他强调的其实是小生产者的思想较为落后,他们更容易屈服于官僚和资本家的权威,因此就给了复辟者以机会。

  在大众政治下,传统的先锋队已经被自觉的运动取代了,人民在进行着自我教育,我们决不能僵化地看待群众的意识。我相信小生产者们已经看透了官僚阶级的邪恶面目,他们绝不会再像百年前那样奴颜屈膝。

  大众民主的社会应当将小生产者纳入到社会化大生产中,这并不能强迫,强迫除了伤害他们的感情以外,也会导致基层市场的供给出现空缺。小商小贩骑着电动三轮车走街串巷,哪里有购物的需求,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这给了上班族、腿脚不好的老年人以及住所偏僻的人以方便的生活用品来源。

  组建小摊贩、小手工业者的合作社,免费或廉价为他们提供生产资料,给予他们和企业员工一样的社会福利保障,这是一个健康社会的应有之义。

  张老师讲股票债券这类虚拟经济的形式是未来,它们具有双赢的特点,可以把全国的总产出作为分子而每个人作为分母,让经济发展完全惠及全体人民。这个观点我是完全同意的,但我个人的理解很不到位,怕误导了大家,所以就不在这篇文章里详谈了,还是希望诸位以后能多多指教。

  我之前在一些网络左派群里转发过张老师的文章,他们反响很激烈,其观点两极分化严重。有些人对张老师的观点表示赞同,而一些人则站在教条主义的角度上狂吠,尤其是关于虚拟经济的文章被攻击最甚。当时我很愤怒,可是理论水平太差,没办法回击他们,这也是一直堵在我胸口的一块石头。现在我正努力学习张老师的理论,不断锻炼自己,不为别的,就为了争这一口气,就为了让真理得到传播!

  这就是我对大众民主时代计划经济的看法。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