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补阳气,秋冬不生病!

作者:拉筋拍打 2025-07-26 233

  阴阳在人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但各有侧重,阴气主要反映物质的一面,表现人的精气神,而阳气则突出反映能量,表现为各脏腑的功能状况。阳气足,则脏腑功能好,阳气不足,脏腑功能就问题多多。阳气好比人体的卫兵,它们分布在肌肤表层,负责抵制一切外邪,保卫人体的安全。百分之八十的现代人都阳气不足,只要能从“阳气”两字下手,那么大部分的问题就不会困扰人们,慢性的问题也会失去存在的温床。

  夏季是天之阳气与地之阴气交会之时,自然界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夏季外界阳气最旺,人体的阳气也是最旺盛的时候,所以一些慢性病在人体充足的阳气抵挡之下,减轻了。而到了冬天,外界阴气重了,人体的阴气也重,抵抗疾病的能力也随之变弱,慢性病就会“卷土重来”,变本加厉。“冬病夏治”就是在盛夏人体阳气旺盛的时候,将阳气培养得更旺,以便秋冬抵御疾病的侵袭。这就是“养生,要顺应天然”的观点。

  夏天怎样注意保护阳气呢?

  1要适当晒太阳

  阳光是人体阳气的来源。夏天上午九、十点钟的阳光最好,此时阳光不强也不弱。空气质量也是此时最清新,因为植物经过光合作用开始散发出氧气。这时若在树林中,面向阳光做有氧呼吸,养生效果最好。

  2要早睡早起

  夏季是人体心火旺、肺气衰的季节,早睡早起以顺应阳气的充盈与盛实。早早起床接受阳光和晨起的清新空气,对机体大有裨益。夏天如果晚睡早起,相对睡眠不足,尤其是老年人,有睡眠不实、易醒的特点,更易出现疲劳之感,因此夏日午睡是养生,睡时注意睡姿,并且在腹部盖上毛巾被,以免胃腹部受寒。

  3要饮食有度

  饮食既不要过多,还要注意慎吃冷饮,以免出现损伤脾胃阳气,可适当吃一些温性的食物来温补体内耗损的脾胃阳气。尤其是阳虚体质的人,可以多吃益气温阳的食物如大枣、胡桃仁等。

  夏季出汗多,盐分损失较多,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来补心。此外,绿豆汤、西瓜、金银花茶、菊花茶、乌梅汤等这些解渴消暑佳品,性质多寒凉,阳虚者少吃,体健之人最好不要冰镇过食。

  4要适当活动

  夏天不要厌恶日长天热,仍要坚持参加劳动和体育锻炼,以适应夏日养长之气。应多到户外活动,尤其是日照充分的山林,对健康是大有好处。

  去面对东方朝阳做深呼吸;要在蓝天白云下做深呼吸;要多到公园、田园、高山、峡谷、森林、海边、湖畔、河边,或漫步,或快走,或跑步,或登山、或游泳、或跳舞等,充分吸收自然界阳气精华,补充能量,调畅气血,养护阳气。

  日常固阳要点

  1少食冷饮

  夏天多酷暑难耐,此时人们喜欢喝冷饮,吃寒凉食物,但这样做会损伤脾胃,消耗阳气。因此,夏天要少食冷饮、冰镇啤酒和瓜果,喝水以温开水为宜,以防止阳气受损。多吃温补食物如肉类食物,红枣、枸杞、当归等。

  2适当运动

  夏天外界阳气最旺,这时多到户外活动,可以吸收自然界阳气精华,补充能量,调畅气血,养护阳气。但如果运动过度,就会导致大汗淋漓,这样也易损阳气。

  3保暖避寒

  有些人一到夏天,就整天不离电风扇或空调。但过于贪凉,寒凉之气就会从人体皮肤、毛孔侵入人体,易伤肺卫之阳气,导致上呼吸道免疫力下降,细菌、病毒乘虚入侵。

  推荐固阳妙招

  1拍打涌泉穴

  “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顾名思义,涌泉,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保健等各个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每天晚上洗完脚后,拍打涌泉穴十五分钟左右,或拍打其他通用部位如双肘、双手、双膝通用部位等,对健康都大有裨益。

  2拉 筋

夏补阳气,秋冬不生病!

  拉筋最大优势就是升阳,拉通经络就是提升阳气,而阳气就是人的生命力。卧位拉筋通常拉的最痛的经是膀胱经,膀胱经与肾经互为表里,一荣俱荣。拉通膀胱经肾经自然受益,肾气上升,则全身阳气上升。

  2禅 跑

  禅跑方法:双手握拳,拇指被其佘四指握住,头脑放空低头,不看四周、不看前方,只看脚,慢跑,并保持呼吸和脚步的和谐,如果喘不上气说明太快可减慢速度,哪怕跑的比走路还慢也无妨,关键是专注脚下,一心不乱。但不能走路,因为走路就失去了跑步带来的全身震动和地对脚的拍打。

  通常跑30-60分钟,会微微出汗,但人不仅不累,还神清气爽。很多不喜跑步者跑一次就爱上了禅跑。此法提升阳气很快,补泄并举,尤其适合体质虚弱者、不喜运动者。天气热的夏秋天最好赤脚跑,这样既按摩足底,又吸收地气。

  “人到四十,阳气不足”,因此便有“四十不补,五十受苦”的说法。壮年之后,女性是四十二岁,男性是四十八岁,人体的阳气升发活力有所下降,便会出现一个生理性的消降过程,此时若不及时补充,人便会很快衰老。

  阳强则寿,阳衰则夭。阳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阳气耗尽,生命也就消失。阳气不足,湿邪不去,吃再多药品补品也无济于事。大多数疾病都可以从养护阳气、驱除湿邪的角度防治,培固自身阳气,就是开启人体大药、抵御病邪的不二法门。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