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收“企业微信费”1200元?我看不懂,但大受震撼!
我知道这年头有些人的吃相越来越难看,但至少还搞个“巧立名目”的遮羞布。没想到,新的进化版本下,连名目都省了。
四川一高校向学生收1200元每个人的“企业微信费”。
我当场就懵逼了,学校你不好好上课,怎么就跟企业微信扯上关系了?于是把新闻报道从头到尾看了两遍,都没理清他们收费的理由。
或许,也不能算“没理清”,应该说“没想通”。没想通什么呢?用粗俗点的话来讲就是“这么点屁大的事还要收钱,并且还要收到1200元每个人,家长的钱真是大风刮来的吗?”
你们肯定跟我一样,不明白这个“企业微信费”是什么幺蛾子吧?
其实答案很简单,老师会使用企业微信进行“进行教学管理、家校沟通等”,以及你可以通过这个企业微信进行入学报到、在线缴费等操作。
说实话,看到这,我踏马差点石化了。这两部分“功能”合并一下,不就相当于:
一,建了个微信家长群,老师在里面管理、通知消息。
二,缴费。
就这两个效果,也还需要另外再收1200元钱,是谁疯了?我直接微信转账不行吗?这种功能明明是平台自带的,根本没有额外成本,偏要硬生生造出个收费项目。
举个例子,好比我使用微信提供的生活缴费功能,每个月缴纳一下水电燃气费,结果微信还要向你收1200元的服务费!是这个逻辑没错吧?
我很庆幸,微信没有这么干!
但我也很震惊,教书育人的地方,竟然这么干了!
还好微信不是这家学校研发,不然的话,全中国每个微信用户都得给他们交1200块使用费。而且不是一次性的,必须年年交。
可以看到新闻下面的评论区,清一色全是来自网民的讥讽声音。至于该校事后所谓的“自愿”、“可交可不交”,显而易见被大家当个屁给放了。只要不是第一天来这儿的,自愿两个字就别拿出来糊弄人了,真没意思。
在手术台上做了一半手术,问你自不自愿添加个项目,不加就不帮你缝。来来来,你说个“不愿”我看看。
家长们是钱多了没地方花,还是脑子不好使?这二者缺一条,断然不会“自愿”交这笔钱。那学校1200元每个人的“企业微信费”,岂不是闹了个笑话?
显而易见,捏着别人的“软肋”,问别人自不自愿,是一种无耻的行为。你敢不交吗?不交你的孩子在学校里就会被排挤,就不会好过。
现在事情曝光了,这笔钱似乎没有收的成。
为什么说“似乎”呢?
媒体是这样说的:有网友分享其在“问政四川”咨询此事的截图,显示四川省教育厅回复表示,已督促学校自查整改,经学校自查反馈,企业微信提供的入学报到、在线缴费等功能均为免费服务,已要求学校规范收费行为。
但同时该媒体又表示,这个回复目前在“问政四川”查不到。而他们打电话到当地教育局,又没人接。
所以具体结果如何,还是个未知数。我估计这种收费会取消,毕竟实在太不合理,吃相也太难看了。对于这家学校来说,恐怕也抱着侥幸的心理试一下。若没引发家长不满和社会舆论,那就是巨额收入。若引发了争论,取消也未尝不可。反正无论如何,学校本身是没有任何损失和代价的。
这生意模式要是推广开来,简直能吊打所有互联网公司:既没有研发成本,也不承担风险,只需想个理由,轻轻松松就能把家长的钱变成自己的奖金。甚至连“割韭菜”都算不上,因为韭菜很自愿!
可能这就是频频导致教育方面出问题上热搜的原因之一吧。今天河南某地还有一所学校的家长吐槽说学校发通知强制学生捐款,要求学生用“零花钱献爱心”。实在让人看了直摇头,从小培养孩子的“善良”。呵呵,倘若这是有必要的,我瞧着某些人这辈子是善不起来了,毕竟他们没有从小被培养,相反现在还不断锻炼处处为恶行径。
最大的问题不只在于这1200块,而在于有人已经习惯了打着教育的旗号,随时伸手去掏家长的口袋。
于是今天可以是“企业微信费”,明天就能变出“空气净化费”、“校园阳光费”。这是一个需要刹车的画面,否则教育俨然一场收费实验,而学生和家长永远都是小白鼠。
这次的画面更是变本加厉,几乎可以说完全没有任何掩饰,赤裸裸的无耻。这让人感到震惊。
毕竟钱可以退,但脸没了真就补不回来了。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