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相难看到这种程度,脸是彻底不要了!
自愿二字镀金边,碗筷锁门作索钱。
最是童饥啼不住,偏说“配合”是遮羞。
湖南江永县允山中心小学的食堂窗口前,一个孩子攥着空饭盒的手在抖。他本来该端着自己的碗吃饭——毕竟校方说“自愿使用统一餐具”,可当他真的用了家里的碗,就被挡在打饭队列外。
最后,他只能蹲在墙角,等同学分半块馒头、匀半勺菜。
这不是什么荒诞剧,是9月开学季真实发生的“自愿式霸凌”。
“自愿”二字,在某些学校的字典里,向来是“我自愿让你不自愿”的缩写。
就像这次“自愿使用统一餐具”,校方口口声声“尊重选择”,可当你真的“选择”自带餐具时,迎接你的是冰冷的拒绝;
当你“选择”配合学校时,就得乖乖掏钱买他们指定的碗碟——美其名曰“为了统一管理”,实则是把家长当成了待宰的“肥羊”。
更讽刺的是,交了伙食费还要再交“餐具费”,这不是“自愿”,是明火执仗的“二次勒索”。
家长怕什么?怕孩子饿肚子,怕孩子被老师穿小鞋,怕孩子在班级里被孤立。
于是,哪怕明知“自愿”是套话,哪怕清楚校方在变着法子捞钱,也只能咬着牙买单。
那个蹲在墙角等同学分饭的孩子,他不会懂“自愿”的潜台词是“不自愿就挨饿”,只会记住“爸爸妈妈说学校的规定要听”;他更不会懂,大人们口中“为了孩子好”的“配合”,正在把教育的底线一寸寸踩进泥里。
不知从何时起,教育成了赤裸裸的“生意场”。
当学校把家长当“韭菜”割,把学生当“肥羊”薅,当“创收”比“育人”更重要,当“省事”比“责任”更优先。
看那些“自愿购买高价校服”的学校,赚的是家长的血汗钱;那些“自愿参加付费研学”的班级,赚的是孩子的童年;那些“自愿给老师送礼”的潜规则,赚的是教育的尊严。
而最可怕的,是这种乱象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今天敢收餐具费,明天就敢收“活动费”;今天敢饿肚子逼家长妥协,明天就敢用“取消评优”威胁家长就范。
为什么没人管?因为某些监管部门总把“自愿”当挡箭牌——“家长是自愿的,我们没法插手”;因为家长总把“家丑不可外扬”当信条——“闹大了对孩子不好”;因为社会总把“教育问题”当“小事”——“哪个学校不这样?”
可长此以往,受伤的何止是几个孩子、几家家长?当教育成了“捞钱工具”,当“自愿”成了“合法勒索”,公众失去的不仅是对学校的信任,更是对孩子未来的信心。
那个攥着空饭盒的孩子,他此刻最需要的不是“下次记得带餐具”的提醒,而是有人站出来说:“你不用饿肚子,学校必须给你饭吃。”
教育的底线是什么?
是每个孩子都能端端正正坐下来吃饭,是每个家长都能理直气壮说“不”,是每个学校都能记住:你手中的权力,是用来守护学生的,不是用来收割利益的。
别再拿“自愿”当遮羞布了——真正的自愿,是学生不必被迫吃过期的食物,穿劣质的校服,住发霉的宿舍,是把学生当人看。
是家长不必请假去当学校的清洁工,学校门口的交通秩序员。
而不是,明面上的“自愿”,暗地里的“要挟”,成为一场加害者与受害者之间的单项压迫。
下一次,当学校再说“自愿”时,我们不妨反问:“如果我不‘自愿’,我的孩子会怎样?还安全吗”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