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九一八:论毛泽东主席如何三次挽救中华民族于分裂危亡
2025年9月18日,当凄厉的防空警报再次划破共和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长空时,那段关于“北大营的枪声”和“白山黑水的沦陷”的血泪记忆再次刺痛每一个有良知中国人的内心。我们除了“勿忘国耻,牢记历史”,更必须以最深刻、最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眼光,追问一个更根本、更具现实意义的政治问题:
中华民族,这个曾经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辉煌文明的伟大民族,为何在近代沦落到,一个区区数万的蕞尔小国侵略者都可以在我们国土上横行霸道、如入无人之境?而我们,又是如何从那“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亡国深渊中重新站立,并最终以崭新的、强大的姿态,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这一切根本性、历史性的转折,其唯一的、最具决定性意义的总根源,就在于我们这个民族在最危急的关头,拥有了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
本文将运用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同志的阶级分析和路线斗争理论武器,深入、系统地展开和论证这一伟大的历史论断。我们将旗帜鲜明地指出,近代中国之所以屡战屡败、丧权辱国,其根本原因绝不在于“武器”不精良或“民众”不勇敢,而在于统治旧中国的反动的、卖国的、代表大地主大买办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反动政权,其在政治上和阶级本性上无可救药的软弱、妥协与反动!
毛泽东主席之所以能够力挽狂澜,再造乾坤,其根本秘密也恰恰在于他所代表的是一个最先进、最革命、最不妥协的无产阶级的、崭新的、科学的人民革命路线!我们将通过对建国前后三次民族生死存亡关头的深入剖析,雄辩地证明:正是毛主席以无与伦比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远见和斗争精神,一次次粉碎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妄图分裂和肢解中国的巨大阴谋,为我们赢得了今天这个独立、统一、强大的社会主义红色江山!
一、九一八的“不抵抗”:一个买办政权面对侵略的必然宿命
要理解毛主席的伟大,首先必须深刻理解他的反面——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的腐朽与卖国。1931年9月18日发生在沈阳北大营的可耻一幕,就是这个政权阶级本性的最集中、最赤裸裸的暴露。
(一)“绝对不抵抗”:蒋介石反动政权的阶级本质
当日本关东军以区区数百人兵力,悍然进攻驻扎着上万名、装备远优于自己的东北军时,他们之所以有恃无恐,根本底气就在于早已看清了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反动卖国的阶级本质。
历史电文清晰记录:事变发生后,蒋介石通过参谋长荣臻向东北军下达了令整个民族蒙羞的命令:“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在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
这是一种何等荒谬的、自我毁灭式的逻辑!
我们必须用阶级分析的武器,深刻剖析蒋介石下达这道看似“不可理喻”命令的必然阶级动因。对于代表中国最反动、最腐朽的大地主大买办阶级利益的蒋介石政权来说,眼中存在两个根本不同的“敌人”:一个,是外部的、可以通过“出卖民族利益”来“收买”和“媾和”的帝国主义;另一个,是内部日益觉醒和壮大、从根本上威胁其阶级统治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大众。
在这两个敌人之间,蒋介石认为,共产党才是更危险、更需优先“剿灭”的“心腹之患”!而帝国主义不过是可以通过妥协安抚的“癣疥之疾”。正是在这种反动的、卖国的“攘外必先安内”总方针指导下,我们才看到了荒诞的一幕:一方面,国民党调集数百万重兵,疯狂“围剿”真正保卫民族未来的工农红军;另一方面,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日本侵略者,却下令数十万大军“绝对不抵抗”,拱手将物产丰饶、作为中国工业命脉的整个东三省让给敌人!
(二)“一盘散沙”的悲剧:一个没有灵魂的民族
一个国家的上层建筑腐朽反动,必然深刻影响整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当最高统治者都带头奉行对内残酷镇压、对外屈膝投降的卖国路线时,怎能指望军队和人民拥有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英雄气概?
“九一八”事变之所以轻易得逞,其更深刻的社会根源,在于旧中国早已被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共同打断脊梁的“一盘散沙”悲剧状态。正如毛主席深刻指出的:“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
在那个时代,中国名义上“统一”,实际上军阀割据、派系林立,人人都只关心小集团的狭隘私利,将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置之度外。
(三)谁在抵抗?——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然而,在这片被“不抵抗”的沉重乌云笼罩的黑暗大地上,我们依然看到了一束虽微弱但无比坚定、光明的希望之光。这束光就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
“九一八”事变后,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领导下,白山黑水间涌现出以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无数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为代表的伟大的东北抗日联军。他们在最艰苦、最残酷、最孤独的条件下,以最英勇、最悲壮的牺牲向全世界表明:中华民族绝不会屈服!
也正是中国共产党,以最博大的民族胸怀,捐弃前嫌,主动向那个曾屠杀自己数万党员的国民党伸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团结之手,最终促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历史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在民族危亡的最黑暗时刻,真正能代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唯一“中流砥柱”,绝不是腐朽卖国的国民党,而只能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中国共产党!
二、解放东北的较量:粉碎美苏“雅尔塔体系”瓜分中国的阴谋
如果说,“九一八”的国耻根源在于蒋介石政权的先天“软骨病”,那么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华民族则面临了一场美苏共同策划的、旨在从根本上分裂和肢解中国的更巨大、更险恶的国际阴谋。而粉碎这场阴谋的,正是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
(一)“雅尔塔密约”:帝国主义的无耻“分赃大会”
1945年2月,二战胜利前夜,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秘密瓜分战后世界势力范围。在这场将中国完全排除在外的帝国主义“分赃大会”上,美国总统罗斯福为换取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竟无耻地将中国神圣主权和领土当作“交易筹码”。
这个被称为“雅尔塔密约”的肮脏交易,核心内容是战后强迫中国承认外蒙古独立,并将我们东北的中长铁路和旅顺、大连两个最重要的军商港口特权让渡给苏联。这是何等赤裸裸的、典型的帝国主义强盗逻辑!
(二)蒋介石的再次卖国:“主权换政权”的可耻交易
面对严重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密约,所谓的“民族领袖”蒋介石又将如何应对?历史再次记录下他可耻的卖国贼嘴脸!
在得知密约后,蒋介石虽有过象征性的“不快”,但当他从斯大林那里获得三项对他更有“价值”的保证——“确保东北行政权交给国民党政府”、“不干涉新疆内部事务”、以及最重要的“不援助中共”后,便立刻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笔肮脏交易。
1945年8月14日,国民党政府与苏联正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以法律形式固定了那些出卖中国主权的条款。这是蒋介石又一次典型的、反动的“主权换政权”卖国行为!
(三)毛主席的雄才大略:“闯关东”,激活一盘起死回生的棋
正是在美、苏、蒋三方已沆瀣一气,企图将共产党排除在战后东北之外的“死局”之下,伟大的毛泽东主席,以无与伦比的战略胆魄和高超斗争艺术,为我们走活了一盘足以改变整个中国命运的“起死回生”的伟大棋局!
他一方面以个人大无畏牺牲精神亲赴重庆“和平谈判”,政治上麻痹敌人,向全国人民表明党争取和平的诚意。另一方面,他以“兵贵神速”的雷霆万钧之势,下达了那道具有决定性历史意义的伟大命令:“向北发展,向南防御”!他从各解放区抽调十余万最精锐部队和两万多名优秀干部,日夜兼程“闯关东”,抢在国民党大部队之前,进入那片关系着中国革命未来的关键战略要地!
这一英明、果断的决策,彻底打乱了美、苏、蒋的三方如意算盘!它使得苏联不得不在“将东北行政权交给国民党”和“默许共产党在广大农村和中小城市发展”之间,采取矛盾摇摆的态度。它更为我党最终在东北建立强大、巩固的、拥有雄厚工业基础的战略大后方,奠定了最坚实、最具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从而为赢得整个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铺平了道路!
(四)历史的假设:没有毛主席,东北将沦为第二个“外蒙古”
现在,进行一次完全合乎逻辑的历史推演:如果当时领导我党的不是具有高瞻远瞩战略眼光和敢于斗争革命精神的毛泽东主席;如果我们党真的听从了苏联修正主义的“劝告”,放弃武装,去走“议会道路”,那么战后的中国将是一幅何等不堪设想的悲惨图景!
其唯一的、必然的结局,就是我党在关内的根据地被美蒋联合“剿灭”;而整个东北则在苏联长期控制和扶植下,最终沦为第二个“外蒙古”,或者一个由亲苏“黄俄汉奸”统治的“苏记满洲国”!
三、将革命进行到底:粉碎美苏“划江而治”的分裂野心
如果说东北问题上的胜利是毛主席挽救民族的第一次“中兴”,那么在三年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后,他又一次以“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彻底革命精神,粉碎了美苏妄图在中国制造“南北朝”的第二次、更直接的分裂阴谋。
(一)三大战役后的“假和平”与“真图谋”
1949年初,随着三大战役胜利,国民党军事主力已被我军基本消灭。长江以北的广阔天地全部解放。在这种胜负已分的形势下,美帝国主义为保住其在南中国的巨大殖民利益,抛弃了“扶不起的阿斗”蒋介石,转而扶植国民党内“桂系”首领李宗仁上台“代总统”,并向我党发出“和平谈判”呼吁。
与此同时,一直对中国革命胜利心存疑虑和恐惧的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也派出特使米高扬秘密来到西柏坡,劝告毛主席:“宜悬旌息鼓,以长江为界,暂止兵戈”,并警告我们如果执意打过长江,可能引发美国的“武装干涉”。
我们看到,美、苏这两个意识形态根本对立的超级大国,在“不希望看到一个强大的、统一的、革命的红色中国出现在亚洲”这一点上,战略利益惊人一致!“划江而治”,在中国制造长期分裂局面,是他们当时共同的、最大的战略图谋!
(二)“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一个伟大的历史性抉择
在内有残敌、外有强权的复杂迷雾中,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再次展现出洞穿一切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清醒和钢铁意志。
他一方面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伟大诗篇,深刻揭示国民党反动派“假和平、真备战”的本质,教育全党绝不能被敌人“和平”烟幕所迷惑。另一方面,他更是以“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气吞山河的伟大号令,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绝不动摇的决心!
1949年4月21日,随着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一声令下,百万雄师分三路强渡长江天险,并于4月23日胜利解放南京,将革命的红旗插上那座象征着蒋家王朝覆灭的总统府。
(三)历史的再次假设:没有毛主席,中国将是第二个“朝鲜”
现在,再进行一次合乎逻辑的历史推演:如果当时领导我党的不是毛主席;如果我们被美苏的“调停”和“恐吓”所迷惑,真的接受了“划江而治”的方案,那么今天的中国将是怎样一幅令人不寒而栗的图景?
毫无疑问,那将是另一个“朝鲜半岛”,另一个“德意志”的悲剧重演!一个以长江为界的“南中国”与“北中国”将长期武装对峙。南中国彻底沦为美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和军事基地;北中国也必然在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卵翼”下生存。中华民族将陷入长期内耗,彻底丧失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世界大国的全部前途。
那样,我们今天所有的一切,无论是独立的工业体系,还是“改革开放”的经济成就,都将成为毫无意义的空话!
四、抗美援朝的决断:为新中国打出百年的和平与尊严
如果说前两次胜利主要解决“内部”问题,那么在1950年那场关系新生共和国生死存亡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毛主席则以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为我们整个民族打出了一个真正能在世界上安身立命的百年和平与尊严!
(一)“唇亡齿寒”的战略远见
当美帝国主义悍然武装干涉朝鲜内战,将战火烧到我国鸭绿江边,甚至派第七舰队公然侵占台湾时,一个比1945年更严峻、更艰难的抉择摆在毛主席和党中央面前。
当时新中国成立仅一年,国内百废待兴,战争创伤未愈。而我们面对的,是二战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拥有原子弹和最强大工业实力的、不可一世的头号帝国主义——美国。在敌我力量极其悬殊的条件下,是为暂时“和平”而“忍气吞声”,还是为长远国家安全而“毅然出兵”?
当时党内和军内,绝大多数领导同志对出兵持反对或保留意见。斯大林领导的苏联也表现出极大动摇。正是在这种近乎“孤立无援”、压力如山的困境下,毛主席以最深刻的“唇亡齿寒,户破堂危”的战略远见,最终力排众议,做出他一生中最艰难的决策之一——派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二)“纸老虎”的再次印证:一场震撼世界的伟大胜利
随后的历史是一部让任何中国人都热血沸腾的英雄史诗。我们英雄的志愿军将士,在装备、后勤特别是制空权都处于绝对劣势的残酷条件下,凭着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无与伦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硬是将十六国组成的所谓“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一路打回三八线!
这场伟大胜利在世界军事史和政治史上的意义,无论如何估量都不过分。它彻底打破了美帝国主义自二战以来“天下无敌”的神话,让全世界第一次见识到一个已经站立起来的、崭新的人民中国那不可战胜的磅礴伟力!它更是从根本上保卫了新生共和国最重要的东北工业基地安全,为我们赢得了长达几十年的、极其宝贵的和平建设环境。
(三)历史的终极假设:没有抗美援朝,就没有今天的一切
现在,进行最后一次,也是最根本的历史推演:如果当时我们没有在毛主席英明决断下毅然出兵抗美援朝,等待我们的将是怎样一种灾难性的连锁恶果?
美帝国主义必将毫无阻碍地占领整个朝鲜半岛,将成千上万的军队陈兵于我们鸭绿江边。整个东北工业基地将永远暴露在敌人的直接威胁下。其次,被我们赶到台湾的蒋介石匪帮,必将在美国主子支持下,更加嚣张地对大陆沿海进行骚扰和反扑。再次,在西南,英、法等老牌殖民主义将重新觊觎西藏和云南;在西北,分裂主义势力也必将重新抬头。
其最终的、唯一的结局,就是我们这个刚刚获得统一和独立的新生共和国,将再次陷入被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从四面八方包围、遏制、甚至重新肢解和分裂的万劫不复的深渊!
五、结论:谁是打碎旧世界的“闯王”?谁又是再造新中国的“国父”?
通过对建国前后三个最关键、最惊心动魄的历史关头的系统回顾和剖析,我们现在可以以最清晰、最坚定、最不容置疑的姿态,来回答那个最初的问题。
(一)历史逻辑的必然:只有无产阶级革命,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伟业
近代中国的历史以最惨痛的、反复的教训揭示了一个最深刻、最根本的真理: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后,对于一个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那个软弱、妥协、并与两大敌人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民族资产阶级,已经历史性地丧失了领导民族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的资格和能力。
这个伟大的、艰巨的、旨在“救亡图存”和“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已经历史地、必然地落到了更年轻、更先进、更彻底革命的中国无产阶级的肩上。因此,能够最终带领中国人民完成这一伟业,并从而获得“国父”这一殊荣的,必然地、也只能是一位无产阶级的、伟大的、彻底的革命领袖!
(二)人民心中的丰碑:谁是“大救星”?谁又是“先行者”?
人民群众的口碑是历史最终的、最公正的丰碑。在亿万中国劳动人民心中,对于孙中山先生,他们给予的是“革命先行者”的崇高尊敬。而对于毛泽东主席,他们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发自内心反复歌唱的,则是那个充满了最深厚阶级感情的、唯一的、最高的称谓——“大救星”!
因为,前者为他们指明了方向;而后者则真正地带领着他们走出了黑暗,见到了光明,并亲手将他们从“牛马”变为了“人”!
(三)唯一性与必然性:毛主席的历史地位无可替代
因此,我们说毛主席作为现代中国的“国父”,其地位是唯一的、必然的、也是无可替代的。他绝不仅仅是简单地“继承”和“完成”了孙中山先生的“未竟事业”。他是以一场性质上更先进、斗争上更彻底、成果上更辉煌的崭新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从根本上超越和扬弃了那个早已走入历史死胡同的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
孙中山是那个砸碎了旧的、封建帝制的“闯王”。
而毛泽东,则是那个不仅砸碎了一个旧世界,更重要的是为我们亲手缔造和奠基了一个崭新的人民共和国的唯一的、真正的“国父”!
(四)捍卫“国父”就是捍卫革命的根本!
今天,我们之所以要如此强调和捍卫毛主席这唯一的“国父”地位,绝不是搞“个人崇拜”,也非否定孙中山先生的历史功绩。我们这样做,是因为必须清醒地看到,今天那些党内外的修正主义者和资产阶级自由派,之所以处心积虑地“拔高”孙中山,并以此“贬低”毛主席,其背后隐藏着极其险恶的政治图谋。
他们企图用孙中山的、资产阶级的、西方式的“三民主义”,来偷换和取代我们以马列毛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建国纲领。他们企图从根本上否定这场革命的、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前途,最终为他们将中国重新拉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买办资本主义的邪路上去提供历史的“合法性”!
因此,捍卫毛主席的“国父”地位,就是捍卫这场伟大革命最根本的阶级性质!
结论
现在,我们可以对本文做一个最清晰、最坚定的总结。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客观、最科学的衡量标准——即,是否彻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和“建立人民政权”这三大历史任务——我们可以、也必须得出这样一个唯一正确的结论:我们现代中国的“国父”,只能是、也必然是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
孙中山先生是一位伟大的、值得我们永远尊敬的“革命先行者”。他为我们推开了通往新时代的大门。但由于他和所代表阶级的历史局限性,他未能将我们真正从黑暗的旧世界中拯救出来。
而毛泽东主席,则以更先进的理论,更彻底的革命,更辉煌的实践,真正领导我们结束了百年的屈辱,打碎了千年的枷锁,并亲手为一个古老的民族和一个崭新的阶级,奠定下了一个可以走向未来的、光明的、坚实的基石。
承认并坚定不移地捍卫毛主席这唯一的“国父”地位,绝不是一种个人的情感选择,而是一个关系到我们如何认识过去、定义现在、开创未来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政治原则问题。他,是我们这个由劳动人民所缔造的人民共和国的唯一的、也是永远的奠基人!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