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争中的印尼与尼泊尔: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的出路何在?

作者:巴亦巴 2025-09-25 146

  ★★★★★

  真正的出路是什么?不是依靠改良主义幻想,不是寄希望于某个“开明的”政客,而是依靠工农群众自己,依靠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唯有通过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斗争,建立工农为主体的人民政权,才能根本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面貌。

  文 |巴亦巴

  今年8月底至9月初,印度尼西亚和尼泊尔分别爆发了规模庞大的群众抗议活动。这些抗议事件具有重要的社会政治意义,反映了这两个国家在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中的困境与不满情绪。在印度尼西亚,抗议的起因是印尼议员的高额津贴(比印尼最低工资标准高20倍和腐败,以及两大外送服务(包括外卖、快递、网约车等服务)垄断公司试图合并,抗议主要集中在贫富差距扩大、劳动者权益被压榨、环境破坏等问题上,在一名外卖员阿凡·库尼亚万被撞死之后民众的愤怒达到了顶峰;在尼泊尔,抗议则源于奥利政府的社交媒体禁令,但“Z世代”的抗议者主要聚焦于政府官员的腐败、贫困问题以及社会不平等加剧等因素。

  这两场抗议活动虽然发生在不同的国家,但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来看,其根源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社会矛盾。这些矛盾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层面都表现得十分明显。通过对这两国的社会性质以及阶级构成的分析,我们能够更清楚地理解这些抗议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一、 印度尼西亚的历史与共产主义运动

  印度尼西亚的历史充满了殖民主义、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的交织。16世纪起荷兰殖民者开始入侵,印度尼西亚逐渐沦为荷兰的殖民地,此后的印度尼西亚一直处于外来侵略和压迫之下。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印尼人民趁机发动了“八月革命”,印度尼西亚宣告独立。但印度尼西亚人民并没有从此摆脱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随之而来的是新一轮的资本主义发展与帝国主义的干涉。得到美帝国主义援助的英国和荷兰军队登陆印度尼西亚,试图恢复殖民统治。印度尼西亚人民先后三次同入侵者的军队进行作战,这就是三次“荷印战争”。但是,由于新独立的印尼共和国中右翼分子的出卖,印尼人民并没有完全取得民族独立。1948年,帝国主义者借助哈达集团阴谋推翻了革命的印尼共和国政府,建立了以原印尼共和国副总统哈达为首的反动政府。哈达政府大肆镇压和屠杀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制造了血腥的“茉莉芬事件”。1949年11月,哈达政府和荷兰进行和平谈判,签订了和平协议,荷兰正式撤出印度尼西亚(除西巴布亚地区)。印尼共产党的领袖艾地认为“这个协定实质上就是确定了印度尼西亚半殖民地国家的地位”。印度尼西亚自此从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印尼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八月革命”最终失败了,广大的印尼人民仍然处于被压迫和被奴役的地位。

  印尼的共产党自20世纪初便开始活跃,1920年东印度社会民主联盟改名为印度尼西亚共产党(PKI),宣告了党的正式成立。1948年印尼共产党大规模发展,但很快就在“茉莉芬事件”中遭到镇压。尽管印尼共产党在1950年代末期一度成为印尼最强大的政治力量之一,但由于军方与美国的联合打压,加上印尼共产党在国内长期实行右倾路线,幻想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印尼共产党最终在1965年遭遇了大规模的屠杀,导致其几乎被完全摧毁。自此之后,共产主义在印度尼西亚成为了违禁词,共产主义的标识被禁止使用,在印尼宣传共产主义最高可被判处十二年有期徒刑。

  虽然印尼共产党遭遇了严重打击,但印尼的工人、农民和贫困群众始终未曾放弃对社会公正的追求。近些年,印度尼西亚的左翼力量在社会各阶层中逐渐复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主义加剧,劳动者的权益不断受到侵害,贫富差距拉大,环境污染严重,印度尼西亚人民的不满情绪逐渐积累,最终在今年八月底爆发为大规模的抗议运动。

  二、 印度尼西亚的社会性质与阶级结构

  (一)印度尼西亚的社会性质

  对印尼共产党的大屠杀距今已经六十周年了,六十多年前印尼共产党认为印尼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今天印尼的社会性质是否发生了变化?我们来看印度尼西亚共产党纲领中的介绍:

  如果印度尼西亚的情况还是继续不变,就是说,在帝国主义的统治没有被推翻,封建主义的残余没有被消灭以前,印度尼西亚人民就不可能使自己从贫穷、落后、不合理的情况中解放出来,就没有力量对付帝国主义。当我国的政权仍然掌握在与外国资本密切勾结着的地主和买办的手中的时候,在印度尼西亚的帝国主义统治和封建残余就不会被消灭,因为他们要在我国保留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残余,因为他们最害怕印度尼西亚人民。

  在1965年针对印尼共产党的大屠杀之后,印度尼西亚进入了苏哈托政权军事独裁时期,1998年苏哈托在印尼全国人民的抗议声中狼狈下台,随后又经历了几届民选政府。但是,无论是苏加诺执政时期,还是苏哈托军事独裁时期,以及之后的历届政府,都没有彻底驱逐帝国主义,都没有彻底清除封建残余。因此,“印度尼西亚的情况还是继续不变”,印度尼西亚与六十多年前一样,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印度尼西亚的阶级结构

  既然印度尼西亚依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么它必然有以下几个主要的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包括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如城市贫民、手工业者、小商贩等)、农民阶级(即农业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等。本文主要讨论一下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农民阶级和无产阶级。

  1.地主阶级

  地主阶级是剥削、压迫农民的反动阶级,占据着大面积的耕地。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数据估算,现今大约10%的印度尼西亚人拥有约70%-80%的耕地。根据印度尼西亚的土地统计报告,大约5%的最富有家庭控制了该国约60%-70%的土地和农业资源。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地主阶级的土地集中度依然很高。

  2.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包括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个部分。买办资产阶级是帝国主义豢养的鹰犬,直接服务于帝国主义的利益。印尼的买办资产阶级主要集中在大型矿业、油气、油棕等产业,尤其是在大宗商品生产和出口领域。外国公司在印度尼西亚市场的扩展往往通过与本地买办资产阶级的合资企业实现。这些合资企业帮助外国公司进入印度尼西亚市场,同时本地资本家通过共享外资的技术、品牌和管理经验,从而获得市场份额和利润。例如,沃尔玛(Walmart)、家乐福(Carrefour)等大型零售商通过与印尼本地零售商的合资,在市场上进行分销。美国的嘉吉(Cargill)、法国的道达尔(Total)、荷兰的皇家壳牌(Shell)在印度尼西亚投资大规模的油棕和橡胶种植园。瑞士嘉能可(Glencore)、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BHP)等公司控制了印度尼西亚的矿产资源等等。

  民族资产阶级受到帝国主义的压迫,也受到封建主义的束缚。这个阶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通常处于社会的中间位置。印尼的民族资产阶级人数较多,相比买办资产阶级更为广泛,但力量更弱小和分散。它们包括中小企业主、地方制造业的老板以及本土零售商等。这个阶级主要依靠本地的市场和资源,广泛分布在制造业、小型商业、建筑业、农业等地方经济领域。

  在今天,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界限有时并不完全分明,许多企业和资本家在本土与外国资本之间的合作和冲突中不断演变。

  3.农民阶级

  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在不同程度上拥有自己的土地。根据印尼国家统计局(BPS)的数据,大约35%-40%的劳动人口从事农业活动。具体来说,印度尼西亚的农业劳动者约有4500万至5000万人。艾地同志在《印度尼西亚社会和印度尼西亚革命》(1958年)中估算农民占印尼人口的60%-70%,这个比例今天虽然有所下降,但农民阶级依然是印度尼西亚社会中人数最多、分布最广泛的阶级。

  4.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是现代雇佣劳动者阶级。根据艾地同志的估计,1958年印度尼西亚的无产阶级包括五十万左右的现代产业工人(交通运输工人、工厂工人、修配厂工人、矿业工人等)。城市小工业和手工业工人总数超过二百万人。农业和林业等方面的无产阶级及其他各业工人为数众多。无产阶级总数超过六百万人,加上家属共约二千万人,约占印度尼西亚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五。除了这些城乡无产阶级之外,在印度尼西亚农村中还有着几百万的雇农。今天印度尼西亚的工人阶级,包括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运输等行业的劳动者,约为2500万至3000万人,占总劳动人口的20%-25%。在此次抗议活动中不幸死亡的外卖骑手阿凡·库尼亚万即属于此阶级。

  根据世界财富与收入数据库的数据,2023年印度尼西亚基尼系数达到了惊人的0.76。本次大规模抗议活动反映出印度尼西亚社会的阶级矛盾是十分尖锐的。

  三、尼泊尔的历史与共产主义运动

  尼泊尔的历史同样充满了帝国主义的干涉和封建压迫。自19世纪中叶以来,尼泊尔便处于英国的影响之下。1815-16年尼泊尔与英属印度签订《萨高利条约》,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47年印度获得独立后,尼泊尔也在形式上逐渐脱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但其内部的封建主义和社会不平等问题依然严峻。20世纪初,尼泊尔共产主义运动开始萌芽,尤其是在1950年代,尼泊尔共产党开始活跃于工人和农民中。

  1970年代,尼泊尔的马克思主义力量逐渐发展,尤其是毛泽东思想在尼泊尔的传播,为尼泊尔的人民革命注入了新的力量。1995年,普拉昌达领导建立了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1996年,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发表了《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告全国人民书》,宣布退出议会,发动人民战争。经过十年浴血奋战,牺牲了13000多名尼泊尔人民的英雄儿女之后,尼共(毛)占领了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并围困首都加德满都。

  在这种情况下,尼泊尔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似乎近在咫尺。然而,2006年尼共(毛)同七党联盟签订全面和平协定,宣布结束人民战争,封存武器,解散和改组“尼泊尔人民解放军”。后来甚至将革命中已经分给农民的土地退还给富农。尼泊尔人民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胜利的前夕被以普拉昌达为首的尼共(毛)领导层可耻地背叛了。但是,普拉昌达叛徒集团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愿望并没有立刻时期。经过长期的博弈,2008年尼泊尔才正式宣布废除君主制,建立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尼共(毛)成为尼泊尔议会第一大党,普拉昌达就任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第一任总理。

  但是,背叛尼泊尔人民、背叛尼泊尔革命的普拉昌达叛徒集团的日子并没有从此一帆风顺。尼共(毛)与尼泊尔大会党和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三党既勾结又对抗,长期把持着尼泊尔政权。从2008年普拉昌达政府到2025年奥利政府,17年间换了十二个总理。尼泊尔政坛基本可以排列组合如下:

  斗争中的印尼与尼泊尔: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的出路何在?

  近年来,尼共(毛)一方面屡次遭受其他两党打击,另一方面逐渐丧失曾经支持他们的民众的信任,最终导致其失去执政党地位,沦为议会第三大党(最大在野党)。在此次抗议活动中,“Z世代”并没有因为普拉昌达这位“伟大领袖”曾经领导了人民战争而对他“手软”,愤怒的民众放火焚烧了普拉昌达在加德满都的豪宅,并且破坏了尼共(毛)在议会大厦的总部。这位曾经“威风凛凛”(“普拉昌达”即尼泊尔语威风凛凛意)的“人民领袖”,最终也被人民撕下了丑陋的画皮。

  尼泊尔的社会性质与阶级结构与印尼类似,本文不再赘述。

  四、尼泊尔修正主义的教训

  背叛革命的普拉昌达集团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尼共(毛)在1996年告全国人民书中曾经这样说道:

  在这个行将就木的国家体制内,由潘查(保皇派)和尼泊尔大会党组成的联合政府正在执政,这两个政党因在尼泊尔历史上犯下的卖国与种族灭绝罪行而臭名昭著。这个政府不仅迫使尼泊尔的农民和工人,而且迫使各个阶层和职业的人民生活在匮乏、不公与恐怖之中。……除了在所有领域实现彻底变革外,任何改良的可能性如今都已成为纯粹的幻想。

  然而,尼共(毛)政府却在背叛革命之后,与以尼泊尔大会党为首的七党联盟议和,后来更是与尼泊尔大会党组建联合政府。尼共(毛)称尼泊尔大会党是“臭名昭著”的,那么他们和大会党勾结背叛人民的丑恶行径,不也会被记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吗?

  告全国人民书还这样写道:

  尼泊尔人民一直在不断同这种状况进行斗争。在斗争过程中,尼泊尔人民不仅遭受反动派反复的镇压和阴谋诡计,也遭到了改良主义者的背叛与出卖。今天,人民最大的叛徒正是那些所谓的共产主义者——修正主义者,他们通过向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摇尾乞怜,追逐反动国家权力的残羹剩饭。尼泊尔人民和尼泊尔历史永远不会宽恕那些背叛人民对根本变革和共产党的信任、践踏成千上万烈士鲜血而坐上反动派宝座的叛徒。如果有人主张将斗争局限于反动国家体制内的改良主义活动,那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背叛而已。这如今已成为一个已被历史证实的真理。

  这一段论述矛头对准的是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尼共(联合马列)是一个“老牌”的修正主义政党,早在上世纪,联合马列领导人阿迪卡里就曾公开表示:

  仅仅根据卡尔·马克思在一个世纪前的文字来行动将一事无成。但人民认可这个名字。我个人认为改个其他名字也没什么问题,如果在其他国家的话,我们可能就是社会民主党了。

  然而,三十年前曾怒斥修正主义叛徒的尼共(毛),却背叛了自己曾经的誓言,用自身的经历再一次证实了这个“被历史证实的真理”,成为了自己口中“人民最大的叛徒”,甚至与尼共(联合马列)组建了联合政府。

  对此,世界上许多共产党和组织都对尼共(毛)表达了意见。作为兄弟党的印共(毛)在2009年致尼共(毛)的公开信中这样讽刺地写道:

  在见证了普拉昌达道路理论的全面开花后,如今毛主义革命者都明白了一件事情:列宁同志和毛泽东同志确实成为了普拉昌达和尼联共(毛)实施他们的改良主义和机会主义的障碍。他们需要抛弃列宁主义的国家与革命,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观念。他们还需要抛弃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论和半殖民半封建国家的革命两阶段论,以人民战争与起义的调和或融合来代替人民革命的道路,最后走上了毛泽东同志曾与之进行了不懈斗争的赫鲁晓夫领导下苏共提出的老修正主义路线。普拉昌达道路最终被证明是一种否定列宁和毛泽东的基本理论的理论,并且普拉昌达道路的实质与赫鲁晓夫的和平过渡论并没有什么不同。

  尼共(毛)十年人民战争的结果是什么呢?不过是废除了君主制而已,不过是使得尼共(毛)重新获得了合法地位而已,不过是使尼共(毛)的领导层(如普拉昌达)过上了富裕的生活而已。在尼泊尔人民战争中牺牲了无数自己优秀儿女的尼泊尔人民,仍然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沉重枷锁中。

  尼泊尔人民的这次抗议活动,狠狠地揭开了假共产党(尼共(联合马列))和假毛派(尼共(毛))虚伪的画皮,使全世界人民认识到修正主义的丑恶嘴脸。历史和现实一次又一次地告诉我们,背叛人民、背叛革命的假共产主义者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五、路向何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的出路

  现在,印度尼西亚和尼泊尔的大规模抗议活动已经基本平息了,尼泊尔成立了看守政府,印尼普拉博沃政府依然执政,但是两国人民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有人认为,这些人闹了一通基本没有改变什么,当初就不应该“犯上作乱”,斥责他们是“暴徒”。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马列毛主义告诉我们,一切阶级斗争的爆发都不是偶然的,而是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印度尼西亚与尼泊尔的抗议浪潮,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部矛盾集中爆发的表现。群众不是无缘无故地走上街头,他们之所以奋起反抗,是因为帝国主义、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与封建残余势力的压迫,使得工人、农民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

  这些运动的暂时平息,并不意味着矛盾的消失,而只是统治阶级以血腥镇压、欺骗让步和形式改组来“缓解”危机的一种手段。尼泊尔的看守政府不过是旧政权的延续,印尼的普拉博沃政权依然为帝国主义和国内买办大资产阶级服务。没有触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根基,人民的苦难便不会真正消除。

  有人说群众“闹了一通,什么也没改变”,这是典型的资产阶级谎言。恰恰相反,每一次群众的反抗运动,哪怕未能立即推翻反动统治,都会锻炼人民的阶级觉悟,积累斗争经验,动摇统治阶级的合法性。正如毛主席所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抗议的烈火虽然被暂时压下,但人民心中反抗的种子已经发芽。

  真正的出路是什么?不是依靠改良主义幻想,不是寄希望于某个“开明的”政客,而是依靠工农群众自己,依靠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唯有通过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斗争,建立工农为主体的人民政权,才能根本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面貌。

  而那些自称马列毛主义的政党和组织,如印尼的“印度尼西亚进步社会主义”和尼泊尔的尼泊尔革命共产党等组织,只有在人民运动的汪洋大海中不断锻炼自己,只有在阶级斗争的火热熔炉中锤炼自己,在实践中不断检验自己的路线,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坚强的无产阶级先锋队,领导本国人民取得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

  印尼和尼泊尔的群众斗争表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人民,只有通过人民战争,把枪杆子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冲破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枷锁,迎来真正的解放。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