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游览散记

作者:桃花舍主人 2025-05-10 434

  岁在乙巳,时维春晚,天朗气清的上午,笔者刚走出林州市(原称林县)红旗渠火车站,就看见远处西南方几乎是拔地而起的巍峨雄浑的太行山峰屏,在阳光照射下一派楚楚鲜明,顿时,耳畔隐隐响起那熟悉的壮美激昂的歌曲:

  劈开太行山,

  漳河穿山来,

  林县人民多壮志,

  誓把河山重安排!

  ……

  曾经的伟大时代的气息扑面而来,激起心潮……

  乘车奔赴太行山那处人类文明壮举,只见道路两旁田里一片无际的墨绿色,正在拔节的小麦已高过成人小腿,在和煦的春风中微微荡起绿波。显然,这大片寄托着人们丰收希望的庄稼,正是在那处人类文明壮举翻山越岭近三千里所引来的河水的哺育下成长起来的——五十六年来,一直如此。

  车子进入太行山余脉行驶了二十分钟左右,来到那处人类文明壮举如今被辟为游览地的部份——红旗渠风景区。举目四望,群山高耸环拥,浊漳河在谷底延伸,如果在南方,这样较宽的河道仍是水波荡漾,而这里,枯水期清瘦的水流就像涓涓小溪,轻轻地诉说着当年林县人民毅然修建红旗渠的缘由。

  山上的树木不如南方那般高大茂密,但也郁郁葱葱、漫坡遍崖,使人看不出当年千军万马战太行时山石棱嶒的状况,也看不到渠道绕山行的景象。这只是一处北方常见的粗犷壮美的山地。

  笔者特意选在非节假日来这里,却仍然目睹了入口处偌大停车场里停满大客车小轿车、游人来往如织的情景。

  随敞式观光电车春风拂面上到山腰,再踏几十级石阶登临著名的青年洞,劈立崖壁上的涵洞、蜿蜒的渠道、碧绿的渠水,终于展现在眼前。这个涵洞是红旗渠总干渠咽喉工程,当年由三百多名人民公社团员青年历时十七个月凿通,现在洞口上方挂着一面巨幅党旗,鲜艳的红色让人联想到那些年轻革命人的青春热血。

红旗渠游览散记
红旗渠游览散记

  驻足渠坝纵目,高山、宽谷、河道、村落尽收眼底,好一派北方山区壮美雄阔的景象。

  沿渠坝,顺山势,在山腰弯曲而行,但见渠坝旁绿树掩映,渠道里清水缓流,渠那边岩壁嶙峋、峭立而上。有时,渠道宽宽地在崖壁凹处优美地弯行,有时,则窄窄地劈开凸崖豪放而过。转过一道崖,渠坝旁一行槐树遮空而立,繁茂的枝叶探向渠水,一串串、密匝匝的槐花在阳光里洁白耀眼,清香飘拂,沁人心脾。

  这真是个恬静幽美的所在,贴山的渠道已与山崖石壁融为一体,宛若天成,只有几处明显是人工开凿过的悬空崖壁和崖壁上的崎岖凹陷,让人想到当年建渠者们经历的艰险和辛劳,感受到他们的伟大精神气息。

  当年的林县人民克服千难万险建设这个引水工程,既改善了自己的生产生活条件,又创造了这个壮美的景观,造福子孙后代。

  面对严酷的自然状况,不是妄逞蛮性四处劫掠,而是愚公移山改造自然,这是华夏区别于古代游牧群类和后起西方夷盗的独有的高贵文明本色。当年林县人民劈山引水的壮举,是中华为人类树立的高贵优秀文明标杆之一。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新中国七十多年来的历史进程,尽在此中。

红旗渠游览散记

  距红旗渠风景区入口车程三十余里的红旗渠分水闸,是将渠水输往林县各地的枢纽,而今,它所在坡岭是一处林木繁茂、鲜花怒放的大公园,也是展示中华水利文明历史的博览园,园区中的红旗渠纪念塔和纪念馆为新中国人定胜天伟大人类文明工程壮举留存着历史记录。

  纪念馆里的图片文字资料,充分展示了红旗渠建设者们吃苦耐劳、英勇顽强的伟大精神和他们的聪明才智。

  红旗渠历时十年得以建成,在建设者们上述精神背后,有着更关键的因素:林县从抗日战争开始就是中共领导的革命根据地,林县人民被动员、被组织,形成了革命觉悟高的良好基础,人民公社更使他们汇合成强有力的集体,干部、社员具有坚定的“愚公移山,改造中国”“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信念,具备“舍小家为大家”“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高尚思想。红旗渠总干渠第十号隧洞名为“团结洞”,由林县最南部的临淇人民公社社员,主动自带干粮、工具,耗时近八个月开凿贯通,但实际上,该公社有淇河贯穿全境,并不需要使用红旗渠引来的水,这就是毛泽东主席曾高度评价为“共产主义风格”的“龙江精神”(经典现代京剧《龙江颂》事迹)的真实体现。

  人民,被伟大思想动员、组织起来的人民,才是创造人类文明历史的动力。

红旗渠游览散记

  纪念馆里英气昂扬,红旗渠中碧水长流。对此,笔者思绪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越过崇山峻岭,似乎望到了一千多里之外安徽那个丘陵地带的小岗村:那里的地理气候环境显然好于林州(林县),那里的人也应该不必然像有些舆论评说的那么懒惰,但那里与林县人民在新中国改天换地、贡献卓绝的同时期,却似乎除了懈待农田、伸手要粮之外什么也没做,并最终成为掘断共同富裕道路的工具,何故?原因错综复杂,其中最关键者,恐怕是那里的人没有被很好地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思想意识基本没有提高。这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教训之一。

  一队前来参观的小学生,带着欢声笑语,沐浴在温煦的春日阳光里,显得更加朝气蓬勃。希望红旗渠能在孩子们的心中,灌溉出社会主义共同发展富裕的思想种子。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