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医疗路线才是中国老百姓的底线
最近一段时间,肩颈痛,四处看病。我是历来坚持中西医并举,中医为主的原则的。西医检查没任何意义,就是图个安心,浪费大笔钱。中医又需要四处对比找专业的医生,我是比较相信经方派的,但很难遇到。先找到一个浮针的一针就要500块,挂号费300。关键是作用不大;我又换了一个针灸的,针了三次,有效果,但是费用也不低。最后又跑去社区中医科,五次针灸推拿一共989,医保报销后198,五次之后,基本没什么大问题。
这一圈下来,就让我对生命健康,尤其是中国老百姓的健康问题产生了极大的思考。大多数老百姓生病我相信在医生选择和费用上都是很难得。优先选择公立医院,私立医院和私人诊所,除非疑难杂症,实在没办法,不然高昂的费用没几个人承受的了。而且走在街道,放眼望去各大药店比饭店还多,这难道正常吗?我们的健康不应该是药店越少越好吗?大量的医生和医疗资源应该去治疗未病小病,而不是去研究绝症大病,以此我们不但人民健康更好,人口质量也上来了,还能解放大量医疗人员,从事更多其他劳动。
从这里其实我有理由说,医疗市场化的路径一定是为少数人服务的,甚至最后整个医疗系统都不是为人的健康服务,而是为利润服务。这种模式下去,中国老百姓的健康底线就没了,而且对大多数老百姓来说,中医药才是健康的最后底线。但是中医药和好的中医,在市场化逻辑下,要么收费极高,要么庸医太多。加上中西医之间的互怼、排挤,可以说这都是一种严重的医疗内斗,这种斗争不是为了中国老百姓健康而斗争,而是为了各自发展利益的内耗。
就像毛主席当年生气地批评的一样:“几年来,都解放了,唱戏的也得到了解放,但是中医还没得到解放。中医进修西医化了。看不起中医药,是奴颜婢膝奴才式的资产阶级思想。”“中医对我国人民的贡献是很大的。中国有六万万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民所以能够生衍繁殖,日益兴盛,当然有许多原因,但卫生保健事业所起的作用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这方面首先应归功于中医。”他又说:“中西医比较起来,中医有几千年的历史,而西医传入中国不过几十年,直到今天我国人民疾病诊疗仍靠中医的仍占五万万以上,依靠西医的则仅数千万(而且多半在城市里)。因此,若就中国有史以来的卫生教育事业来说,中医的贡献与功劳是很大的。”
1954年6月,他对北京医院院长周泽昭说:“对外来的东西重视了,对自己本国的东西倒轻视了。看不起本国的东西,看不起中医,这种思想作风是很坏的,很恶劣的。”他提出要建立中医研究机构,并说:“这项工作,卫生部没有人干,我来干。”他指出:“对中医问题,不只是给几个人看好病的问题,而是文化遗产问题。”同年7月,他又指出:发展中国医药科学,“这不仅是为了中国的问题,同时是为了世界。”中医问题是“关系到几亿劳动人民防治疾病的问题,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的尊严、独立和提高民族自信心的一部分工作”。“中药应当很好地保护与发展。我国的中药有几千年历史,是祖国极宝贵的财产,如果任其衰落下去,将是我们的罪过;中医书籍应进行整理,如不整理,就会绝版。”随后他又指示:“即时成立中医研究院。”
因为毛主席真正是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心上的,而且一定要逐步逐项实现的,而人民群众的健康权本就是根本利益的重中之重。
1955年1月,毛主席在一次关于中医工作的讲话中说:中国6亿人口的健康主要是靠中医,不是靠西医,因为西医的人数很少,中医对人民健康的作用是很大的。中国医药有悠久的历史,对人民有很大的贡献,要建立机构研究中医药,应按对待少数民族政策那样对待他们,各机构中应有他们的成员。对有本事的中医要当专家看待,按专家的待遇对待。同年4月15日,毛主席针对中医讲了这样一段话:“针灸是中医里面的精华之精华,要好好地推广、研究,它将来的前途很广。”
在毛主席看来,能不能做好医疗卫生工作,能不能解决中国老百姓的健康问题,它不是一个懂不懂医学的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不要以为我不懂医就不能做,这不是懂不懂医的问题,而是思想问题。”
早在1933年,毛主席在长冈乡调查时就指出:“疾病是苏区一大仇敌,因为它减弱我们的革命力量。如长冈乡一样,发动广大群众的卫生运动,减少疾病以至消灭疾病,是每个乡苏维埃的责任。”在20多年的革命战争岁月中,毛主席对根据地医药卫生工作作过多次指示。当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时,毛主席依旧把农民放在了文化、教育和卫生工作的首要位置。他说:
“所谓扫除文盲,所谓普及教育,所谓大众文艺,所谓国民卫生,离开了三亿六千万农民,岂非大半成了空话?”因此,发展任何事情都是为了人的发展,为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解放,一切损害人的根本的发展都不是社会主义的发展。
毛主席把中国老百姓的卫生健康看的比什么都重,而且一生多次批示,多次纠正歪风邪气。当然,在充分肯定中医药学的同时,也指出了中医药学的历史局限性,即缺少现代科学的解释,应加以提高。他说:“看不起中医是不对的,把中医说得都好、太好,也是错误的”,“我们对中医必须有全面的、正确的认识,必须批判地接受这份遗产,必须把一切积极因素保存和发扬”。
对于当时中国医疗卫生只为城市和少数人服务的问题,毛主席发出了著名的“六二六号召”: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1965年6月26日,毛主席在同医务人员谈话时提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9月21日,中共中央批转卫生部党委《关于把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的报告》。到本年底,全国城乡的医疗卫生网基本形成,相当一部分农村地区实行合作医疗制度。
为人民服务,不是为少数人服务,而是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毛主席说:“中国百分之八十五的人口在农村,不为农村服务,还叫什么为人民服务。工作中,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放在所谓尖端,高、难、深的疾病研究上,对一些多发病、常见病、普遍存在的病,如何预防,如何改进,不管,没人注意,或放的力量很小。尖端的问题不是不要,只是应该放少量的人力物力,大量的人力物力应该放在农村,重点在农村。”
所以就有了把“把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在毛主席的关心下,城市到农村去的医疗队多起来了,中西医结合特别注重于用针灸、中草药为农民防病治病的“赤脚医生”在农村大地大批地成长起来了。
1965年6月26日,针对农村医疗卫生的落后面貌,毛主席对身边的保健医生发表了下面的谈话:
告诉卫生部,卫生部的工作只给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十五工作,而这百分之十五中主要还是老爷。广大农民得不到医疗。一无医生,二无药。卫生部不是人民的卫生部,改成城市卫生部或城市老爷卫生部好了。
医学教育要改革,根本用不着读那么多书,华陀读的是几年制?明朝李时珍读的是几年制?医学教育用不着收什么高中生、初中生,高小毕业生学三年就够了。主要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这样的医生放到农村去,就算本事不大,总比骗人的医生与巫医的要好,而且农村也养得起。
书读得越多越蠢。现在那套检查治疗方法根本不适合农村,培养医生的方法,也是为了城市,可是中国有五亿多农民。脱离群众工作,把大量人力、物力放在研究高、深、难的疾病上,所谓尖端,对于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普遍存在的病,怎样预防,怎样改进治疗,不管或放的力量很少。
尖端的问题不是不要,只是应该放少量的人力、物力,大量的人力、物力应该放在群众最需要的问题上去。
还有一件怪事,医生检查一定要戴口罩,不管什么病都戴。是怕自己有病传染给别人?我看主要是怕别人传染给自己。要分别对待嘛!什么都戴,这首先造成医生与病人的隔阂。城市里的医院应该留下一些毕业后一年二年的、本事不大的医生,其余的都到农村去。
资本主义的发展医疗卫生路线,就是为少数人服务,医疗要赚大多数人的救命钱。就像当年毛主席在接见越南外宾时,批评北京医院的高级干部保健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助长生活特殊化。他还在卫生部党组关于改进高级干部保健工作报告的批语中写道:“北京医院医生多,病人少,是个老爷医院,应当开放。”如果按照资本主义路线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太阳底下就没有什么新鲜事儿,医疗卫生会发展到什么结局,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
按照毛主席的社会主义医疗路线和指导思想来发展,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会发展到什么结果,历史同样也给出了答案。
就像我前几天去社区针灸推拿,隔壁床的一个81岁的阿婆说的:她小时候,有一次腿部骨折,医生来看病,都不收钱的,全是免费治疗,半个月她就可以下床走路了。
哪条路线好,要走哪条路,老百姓心里跟明镜儿似的。
只有按照毛主席开辟的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路线来发展,中国老百姓的生命健康才有底线,才有保障。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