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为人民服务》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这是《为人民服务》一文中的一段名言。
《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1944年9月为追悼张思德同志所做的一篇演讲。张思德是中央警卫战士,1944年9月5日,他带领战士们在执行任务时为抢救战友不幸牺牲。当时,正值抗日战争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我党,人民军队和老百姓面临许多困难。毛主席针对这一情况,为悼念张思德同志发表了这篇演说,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共度时艰。
这篇文章,我们在小学时便在老师的引导下,把它如同其它课文一样粗浅的学习过。但那时的思想认识和理解能力有限,印象不深,所获不多。前年,在读《毛泽东选集》时,再读到了这篇文章,就如感到一股洪流撞击着自己的心灵,一种高昂的,奋进的力量澎湃着心胸。现实的平淡与利益中的唯我,让太多人如行尸走肉,麻木的苟且偷生,这里,也包括了我。当再读到这篇文章时,就如一种飓风吹醒了我的头脑,,洗涤着我的心灵,净化我的思想,冲刷着我的灵魂。尽管全文不足千字,但字字千钧。每一个字都在文中散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芒。而今,再去读这篇文章,又有不一样的理解和收获。也许,三年或五年再去读它,一定还会有另一种感受。这就是经典的力量,这就是经典的魅力,真理,永远散发出永恒的生命力。酒越久越醇,真理越久越真。
在那个革命战争的年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当中,有万万千千,千千万万的张思德。他们为了自己的信仰,为了一个他们心中的理想,在艰苦的岁月中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使命。他们这一个群体,是一尊永恒的雕塑,毛主席用他横贯寰宇的思想与改天换地的巨手,为这个群体塑造一座永远的丰碑,为他们赋予了伟大的思想和意义。这个丰碑上刻着金光灿灿的“为人民服务”。也正是从这一刻起,我党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为之奋斗,为之努力。
今天,面对现实,我们有必要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中继续重温这篇文章,让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理论充满神州大地,让我们去努力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实现每一个生命体的价值和意义。
毛主席在这篇文章中,把为人民服务这一思想理论具体化,明确为我党的宗旨,成为共产党的根本价值追求,成为每一个共产党员自我参照的标准和指南。它与马列主义是一脉相承,是马列主义理论在中国实践基础上的再升华。马克思恩格斯奠定了无产阶级政党活动的基本价值取向,列宁在领导苏俄革命和建设中,特别强调党政活动应以劳动者的利益为中心。毛主席1942年在做《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首次阐明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又在《为人民服务》演讲中,进一步阐述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进而升华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成为毛泽东思想理论的一环,最终被确定为我党的宗旨:我们这个队伍完全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的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毛主席在这篇演讲中,把为人民服务这一思想实践具体化,提出了为人民而死的生死观和价值观。这个观点,以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广阔的的视野,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谈生死,这是超越人类有史一来任何历史时期对于生死的认识。这个观点强调为人民利益而死,为人民服务的崭新的生死观和价值观。他说:“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毛主席站在人民的立场,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又融入自己的思想观点,使为人民服务成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中光耀夺目的重要环节。每一个共产党人,在为人民服务过程中,应该充分展示自己自身的价值,使有限的生命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光辉,使生命体现出永恒不朽的意义。
重温《为人民服务》这篇演说,让每一个共产党人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尽心履职,勇于担当,在任何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在任何极具诱惑的环境中,要牢记党的宗旨,正确处理好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站在人民的立场,为人民服务。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