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狗之上,人之下

作者:子珩墨 2025-08-08 199

猫狗之上,人之下

不知诸君是否留心,每逢社交媒体上一只猫腿断了、一条狗被弃了,画面一上来,必定配上哀怨音乐,再辅以配文:“求大家转发,救救它。”霎时间,评论区哗然,转发如潮,红包纷飞,连带着那号主也涨粉无数。

倒是那街角被打得奄奄一息的老人、冻得青紫的拾荒孩子、哭求一声“我不想再被家暴”的女人,在同一个平台上,寂静无声。不是无声,是人声鼎沸:“这是骗流量的吧?”“炒作。”“谁知道是真的假的?”

我常觉得,这不是一个时代的问题,而是一种精神瘟疫。

 

当然,我不是说猫狗不值得救。它们也生于天地之间,也有一张嘴巴,也会疼痛、会求生,这本是毫无疑义之事。问题出在——人越来越难被相信,动物却越来越被神圣化。

这不是简单的喜好,而是一种病态的转移,是人们将自己压抑的情绪,寄托于一个不会反驳、不会揭露、不会背叛的对象身上。

猫不会骗你,它不会告诉你它生病是为了蹭你的红包;狗不会骂你键盘侠,它只会在屏幕里眼泪汪汪地看你;可人不同,人有复杂,人有欲望,人有演技。

于是,“帮人是麻烦,帮猫狗是功德”,这成了许多人的心理坐标。猫狗是白纸,人的背景板却太花了——谁知道他是不是演戏?谁知道她是不是骗子?谁知道孩子家长是不是在背后收钱?

于是我们选择相信动物,而怀疑人类。

 

这事乍一看,是“现代人缺乏信任”的社会后果,其实深挖一下,你便会看到更可怖的真相:这个社会正在构建一个逃避人的避风港——用爱猫狗代替爱人类。

你救助一只猫,不会有人来敲你家门说“你得负责到底”;你转发一条狗的信息,不会有人喊你“道德绑架”;你每天喂楼下的流浪猫,邻里夸你“善良”,可你要是劝人捐款给救灾,一定有人骂你“圣母”。

因为我们已经不再具备“爱人”的社会机制了。

这个机制,曾经叫“集体主义”,曾经叫“同胞血肉”,曾经叫“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流行“守好自家门”、流行“别人的孩子死不完”、流行“他们活该谁让他们穷”。于是,那种用来关心、协助、理解“人”的社会机制,垮塌了。

塌得太彻底,塌到一个小狗在雨里打颤的视频都能唤起十万转发,而一个孩子饿晕在教室的照片,却被无数人质疑“是不是P的”。

 

更有趣的是:猫狗也开始“被包装”。

有人拍流浪狗的视频,每天喂食、讲故事、配音乐,活脱脱一个毛绒绒的“励志主角”,围观者含泪留言:“它比人都通人性。”

这话我听得牙根发痒——你一个人类,张口闭口“猫狗通人性”,可你却连对面那个卖菜的老太太都不愿扶一把。你明明有能力,却只愿意去点赞一个精剪过的视频,而不是拨打一个社工电话,或转发一个真正的求助帖。

为什么?因为你知道猫狗不会让你失望。人会。

这便是逻辑闭环。你怕失望,不再信人;不再信人,只信动物;只信动物,便主动疏远人类;人类被你们集体疏远,便更难呈现真实的善良,最终变得真就如你所愿——不值得信任了。

你成了这场恶性循环的始作俑者,却以为你是最干净的那个。

 

我常想,在这个“为猫狗哭,为人死而哑”的社会里,鲁迅若是还活着,会不会也气得提笔骂人?

他或许会写这样一句话:“有些人,哭一只狗被打,却无视人被杀;爱猫者众,怜民者寡;狗不咬你,是狗的本分,人不咬你,是人的忍耐。”

有人说,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我不反对。可人呢?人什么时候成了你最该提防的敌人?

我见过“为救猫筹款百万”的奇观,也见过“为病童求助而被嘲”的惨象。我见过“猫咖年入百万”的年轻人,也见过“志愿救灾还被骂”的老教师。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若是连对人的信任都只剩下讥讽和防备,那它还能剩下什么?

猫狗终归是猫狗,它们不会修路,不会筑坝,不会为你出谋划策,不会在你摔倒时伸出手。终有一日,你会发现你拼命供奉的“猫狗神明”,也只能在你孤立无援的时候,陪你一起在垃圾桶边蹭饭。

 

爱动物,是一件好事。但当这份“爱”建立在对人的彻底放弃之上,它就成了一种自我感动的精神避难所

你以为你在“做善事”,其实你只是在逃避承担社会责任的麻烦

你不相信人,不帮助人,不理解人,却期望人类社会变得更美好,那不是理想,是妄想。

如果人已不如猫,那请你也别再做人了,学猫去罢,趴着,闭嘴,摇尾,装乖。

可我还是希望你做人——即便麻烦,即便被骗,即便会失望——那也总比你只会转发猫狗视频,实则连邻里叫一声“救命”都懒得应来的冷漠,要光明一万倍。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