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都在局中
1969年,珍宝岛战役后,中苏关系彻底决裂。是年秋,克里姆林宫的空气比西伯利亚的寒风还要刺骨,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在军事会议上把桌子拍得震天响,咆哮道:“必须动用核武器,一劳永逸地解决中国威胁!”
彼时的苏联高层虽然顿顿都有免费的伏特加,但格列奇科的咆哮可不是酒后胡话,一份代号“手术刀”的作战计划,很快就摆在了苏联领导层的案头。
计划相当周密:动用西伯利亚和中亚军区超过一百五十个师的兵力,配合上百万吨当量的核弹头,对中国的北京、兰州、东三省、酒泉等核心军事和工业城市,做一次彻底的“外科手术”。
消息通过一条绝密渠道,十万火急地传到了中南海。
那一夜,收到消息的周总理彻夜未眠。第二天凌晨的会议上,一众身经百战的老帅们,脸上都写满了前所未有的凝重,会议室安静得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声。
就在这种几乎要凝固的空气里,毛主席不紧不慢地点燃了一支烟,深深地吸了一口,然后缓缓吐出烟圈,用他那独特的湖南口音说道:“原子弹嘛,没什么了不起。他们要是敢扔,我们就敢搬家,全部搬到苏联去,让他们尝尝人民战争的厉害!”
毛主席话音刚落,老帅们顿时舒了一口气。
接着,毛主席又补充了一个让在场所有人、也让全世界都为之震惊的计划。这个计划,后来被美国人研究了半个世纪,至今还放在西点军校的课堂上当经典案例。
大家一定会问:这是中苏之间的事情,怎么就跟美国人扯上关系了呢?
众所周知,当时全球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虽然有好几个,但核大国只有苏联和美国。苏联人摸不准美国人的态度,他们一边准备动手,一边派了个克格勃记者在伦敦的报纸上放风,故意泄露苏联要对中国进行核打击的消息,以试探尼克松政府的反应。
这消息传到白宫,尼克松和基辛格头都大了,他们担心在珍宝岛颜面扫地的苏联真的会这样做,那样一来,一个被核打击后彻底失控的中国,或者一个赢得核战之后信心爆棚的苏联,对美国来说都是噩梦。
就在白宫的精英们绞尽脑汁商讨对策的时候,毛主席的那个“计划"通过多种渠道不失时机的传到了他们的耳朵里:
一,把中国所有野战军和群众集结在中苏边境,苏联一旦扔核弹,军队在前,群众在后,全部冲进苏联境内,跟苏联人民交织在一起。
二,把中国为数不多的核弹全部扔到附近的美国军事基地,以防美国人背后捅刀子。
这一"计划”就像突如其来的冰雹,把白宫那帮精英的昏头昏脑一下子给砸清醒了。他们知道,中国那个敢打17国联军、敢跟苏联军队交锋的毛泽东绝不是在开玩笑,他会真这么干的。
于是,他们紧急召见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明确告诉他,要是苏联敢向中国扔核弹,美国立马就向苏联扔核弹。
于是,多勃雷宁紧急通知克里姆林宫。这下,格列奇科不再咆哮了,灰头土脸地取消了对中国的核打击计划。
这就是毛主席的战略艺术:苏联向中国扔核弹,中国军民都搬到苏联去,理所当然;美国一直仇视中国共产党政权,中国把核弹扔到附近的美军事基地,防止美国背后捅刀子,名正言顺。
这样一来,美国人不信也得信,不站出来也得站出来。想隔岸观火,没门。
这叫借力打力,化险为夷。
就这样,一场令所有人都惊慌失措的、一触即发的、毁灭性的核战争,被毛主席一个小计策就给化解了。
从那时候起,美国西点军校就悄悄成立了一个叫“东方兵法”的研究项目,他们把毛主席从井冈山时期到抗美援朝的所有战例、文章,特别是那本《论持久战》,都翻来覆去地研究。
他们发现,西方的军事思想,讲究的是装备、技术、数据。可毛主席的兵法,核心是“势”和“人”。神奇的是,他总能从一个看似必输的牌局里,找到那个能撬动全局的支点。
到了80年代,美国五角大楼委托兰德公司进行了一次更高级别的研究。兰德公司的报告,把毛主席在1969年危机中的操作,命名为“毛氏方程式”。报告的主笔人安德鲁·马歇尔感叹道:“他就像一个顶级的围棋手,当对手在局部咄咄逼人时,他的目光早已越过棋盘,投向了棋盘之外的整个世界。”
这种思维方式,对美国军方的冲击是颠覆性的。后来,一份尘封的档案解密,那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基辛格与毛主席的一段对话。基辛格忍不住问出了那个困扰他多年的问题:“主席先生,在1969年那个危急的时刻,您是怎么想到要把美国也拉进来的?”
毛主席的回答,只有短短的六个字:“因为你们都在局中。”
就这六个字,让美国的战略界如醍醐灌顶。在这个世界,他们一直把自己当成棋手,没想到在更高维度的战略家眼里,他们也不过是棋盘上的一颗棋子。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