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诗——潘斌的诗之二

作者:潘斌 2025-08-24 47

  【诗语江湖2编者按】:本期《诗语江湖2》要特别感谢一位大姐,一位襟怀坦荡,一位满腔热情,一位洋溢着浓浓阶级情怀的大姐 ;她就是公众号的关注者—✕✕✕同志(缘于大姐一再要求不要提及她的名字,只好遵从她的意愿。)大姐从公众号运营初期就开始关注,每期发布出来后 ,她都会认真的校对,提出建议和批评,小号受益匪浅。特别需要提到的是,多年来,这位同志不止一次向我提出捐钱的意愿;在感激之余,被我一一婉拒。我觉的当下,大家的生活都很艰难,生存不易,有很多阶级兄妹更需要帮助;但是大姐近日直接发一千元钱过来,说这钱可用做公众号作者的稿酬,思虑再三,考虑到大姐多年来对阶级弟兄的一腔深情,我只好收下了这笔钱。在此,我郑重向大姐向大家保证,我会用好这笔钱,有工人弟兄投稿发布后,我会或多或少地向作者支付相应的稿酬,把支付祥情罗列其后,接受大家的监督。这是大姐的心意,是无产阶级大家庭兄弟姐妹们相亲相爱、手足与共的阶级情。在此,《诗语江湖2》再次向这位同志表示深深的敬意。希望更多的阶级弟兄在劳累之余,拿起笔,直抒胸臆,写我们的诗!唱我们的歌!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无所谓纯粹的诗,也无所谓纯粹的诗人。在阶级对立的社会里,不同的人构成不同的阶级。绘画的、写诗的、拍电影的……不管在艺术上归属于哪一门派,其作品内容都不同程度地反映着不同阶级的思想,自觉或不自觉地为他所依附的那个阶级服务。诗为工人而作,歌为阶级而鸣,是《我们的诗》的中心主题;是它践行诗和我们在一起的一个尝试。

  《我们的诗》不长于精巧的文字,不长于唯美的艺术,唯有炽热的思想、源自生活的真实。没有假话、大话、空话、套话;没有狭隘的个人感情;没有庸俗的市侩观点;没有消极的人生信念。因为我们知道被抛弃被遗忘被欺骗被愚弄备受凌辱与歧视的弱势群体,厌恶那些不冷不热,不疼不痒,与自身生活、命运,不搭界,不相关,委靡、颓废、功利,洋腔洋调、奴颜媚骨的艺术。他们需要的是火是光是雷是电,是重做主人的信心决心雄心。昨天,他们曾经是主人;明天,他们还会是主人。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终有一天,他们会再次登上历史的舞台,赶走那些可憎可恨可恶的牛鬼蛇神,宣布自己才是这个舞台上真正的主角。

  《我们的诗》难免会遭到诗神诗仙诗圣们的嘲笑;大师大腕大人物们的蔑视;黄世仁、胡汉三、南霸天们更是不会喜欢。天堂地狱,各有所思,各有所求,向往相悖,理想迥异;思想理念观点实难苟同,也决不一致。《我们的诗》是阶级弟兄直抒胸臆的心声;是泣血之魂覆盆之冤的见证;是坎坎伐檀之奴执斧怒吼的壮歌;是边缘一族觉醒翻身求解放的进行曲。所以,谨以《我们的诗》献给那些不甘为奴,誓做历史的主人、国家民族的主人的兄弟姐妹们。希望他们能从中获得为自己、为本阶级的前途和命运相抗争

  《蝼蚁浮生录》(组诗)古风

  ——数字时代的黍离之悲

  文/潘斌

  《保安行》

  铁衣凝露鬓漫漫,磁卡如刀割面寒。

  唾溅工装星似箭,车横夜雨笛惊残。

  十年霜渍工牌锈,三寸屏吞脊骨弯。

  业主叱声穿耳裂,罚单雪落裹衣单。

  北漂梦碎霓虹冷,南渡舟沉菜饭酸。

  老父咳频揉药纸,青春锈锁挂门栏。

  铁栅蚀余苍莽影,广厦云埋蝼蚁团。

  值夜忽惊霜满镜,半生血渍未曾干。

  《流水线行》

  铁衣未解月斜初,机杼声寒鬓有丝。

  锈柱承霜凝露重,离灯照影误归期。

  萍踪偶结鸳鸯社,雾眼偏凝连理枝。

  南国春深埋履迹,更残犹织相思词。

  素手曾调食堂羹,汗痕渐渍结婚证。

  寒月窥窗三叠被,加班扫码五更星。

  眉峰蹙损菱花镜,短信封停异地莺。

  流水线长情线短,工牌翻处各无名。

  年终宴散彩灯疏,集体楼空人影虚。

  打包春梦归蛇袋,结算薪资赎旧书。

  站台汽笛穿云裂,陌路尘香染客裾。

  霓雨涨破玻璃幕,广厦千重幻太虚。

  《骑手行》

  寅卯之交斗柄颓,触屏接单破晨帏。

  数据天罗锁寒羽,铁骑霜路碾冰晖。

  专送鞍前烽燧急,众包渡畔鬓毛摧。

  超时警报三更鼓,逆行险逢九域雷。

  餐箱漫溢人间味,工牌蚀刻岁月碑。

  电梯穿云身似叶,商圈转战影如灰。

  寒夜加餐融雪咽,病躯强挣买药回。

  社保零丁风里絮,血汗蒸腾数字堆。

  资本飞轮吞残梦,系统沉默隐悲怀。

  满城灯火皆尘客,代码黄昏又合围。

  此身本是孤鸿影,生计驱为牛马陪。

  莫问归途何处是,暮色苍茫第几回。

  《长街行》

  风侵餐盒漏残汤,月冷青衫鬓欲霜。

  担食穿街星未落,叫卖立市影初长。

  铜锅沸处邻翁聚,瓦罐倾时稚子尝。

  忽听雷霆摧旧巷,一街狼藉断人肠。

  破伞难遮寒雨急,断秤犹挂泪千行。

  零钞委地风前散,病骨支床枕畔僵。

  欲向深宵寻僻径,偏逢射灯照垣墙。

  官家若问谋生苦,且看檐头荠麦黄。

  一、个人简介

  潘斌,1968年生于陕西宝鸡,户籍湖北宜昌,现居江苏南京。中专学历,半生辗转漂泊,从事过钳工、装修工、油漆工、业务员等职业,足迹遍及中国80%的省域。现以外卖配送维持生计。

我们的诗——潘斌的诗之二

  上期稿酬支付

  我们的诗—潘斌的诗之一支付50元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