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一句法官,罚款10万!背后真相细思极恐
轻伤二级两万五,骂官一句十万无,
法槌本应护黎庶,偏作屠刀向穷途。
近日,山东临沂55岁农妇杨宝花因"讨说法"被法院罚款10万、拘留15天的新闻引发热议。
这事儿荒诞得让人窒息。
2023年,杨宝花丈夫王永来在村口晒粮时,被同村孙运省用羊角锤砸成轻伤二级。
2025年6月3日,法院一审判决孙运省拘役三个月、赔偿2.5万,杨宝花认为"判得太轻"——2.5万连住院费都不够,更别说后期的护理费用。
于是杨宝花去找法官讨说法,期间因情绪失控,双方产生了言语冲突。
然后杨宝花火速被法警以"妨碍诉讼"为由将其带走,当天即作出处罚决定:认定她"侮辱谩骂工作人员、严重扰乱秩序",罚款10万、拘留15天。
处罚又狠又急,让人瞠目结舌。
可翻开《刑事诉讼法》第199条,明明白白写着:只有"在法庭审判过程中"扰乱秩序,才能罚。
但杨宝花是在执行大厅理论,根本不在法庭;法律规定法庭内扰乱秩序罚款上限1000元,此处却罚10万,是法定标准的100倍,也可能是普通农户家庭一辈子的积蓄。
这哪是"维护司法权威"?分明是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的"合法抢劫"。
轻伤二级赔2.5万,骂法官赔10万——这数字背后,是两条人命的价码。一条是用钱就能打发的"轻伤",一条是用钱才能赎回的"冒犯"。
当法律把人的价值明码标价,当法官把百姓的尊严踩在脚下,"官贵民贱"的真相像一巴掌抽在了老百姓的脸上。
而更讽刺的是,这并非个例,要是普通老百姓跟警察吵两句嘴,轻则被训诫,重则可能被拘,而警察执法错误害的人失业抑郁离婚,仅仅口头道歉;
法官仅仅被质问,就能套上"妨碍诉讼"的帽子,用"法治"的锤子砸向没权没势的老百姓。
如今的法律在某些人手里,成了区分"高等人"和"草民"的标尺——对"高等人"(哪怕真判错了),可以"等调查结果";对"草民",直接上罚单、关拘留所,道歉?不存在的。
对这个案件,华东师大刘加良教授说得直白:法律适用错误、罚款过高、程序违法,这处罚本身就站不住脚。
可法院呢?承办法官被问起后续,只推说"等调查结果"。
这事儿闹到现在,谁都看得出来:真正"妨碍诉讼"的,从来不是杨宝花那几句带着情绪的质问;
真正践踏法律的,是某些司法机关用"程序正义"当幌子,行"权力任性"之实的双标操作。
当"法治"成了某些人手里收拾老百姓的工具,当"司法为民"异化成"治民为司",我们终于懂了什么叫"世道变黑"——不是灯灭了,是照妖镜碎了,照出了某些人藏在法袍下的傲慢与偏见。
杨宝花说她要继续反映,她要讨个明白:法律到底是谁的法?是保护老百姓的盾牌,还是某些人挥向弱者的刀?
当一个农妇连"问个为什么"都要被罚得倾家荡产,当"讨公道"比"受委屈"更难熬——这个世道,到底是谁的世道?
或许,真正的反思不该只等杨宝花一个人来做。
那些坐在法袍里的人该想想:如果连最底层的老百姓都不敢来法院"讨说法",所谓的"司法权威",不过是废纸堆里的几个字;
那些口口声声"维护法治"的人该明白:法律的温度,不在判决书的字缝里,而在每个被侮辱、被损害的百姓能抬头挺胸的脊梁里。
否则,下一个被10万罚单吓住的人,可能是任何一个遭遇不公想维权的老百姓。
而那时,恐怕连"问个为什么"的资格,都得先掂量一下——兜里的钱,够不够?
杨宝花的10万块,买的不是"教训",是一面照妖镜——照出了某些人用法律织就的罗网,照见了老百姓对"公平"最后的绝望。
或许,这才是最锋利的讽刺:
我们从小到大学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来"人人"二字,得拆开看——
权贵面前,法律是盾牌;
百姓面前,法律是刀枪。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