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资本异化成为原罪:阶级斗争史观的回归与毛泽东防复辟逻辑

作者:忠义道长 2025-10-10 933

  ——由“地图解天下”《犹太人有怎样的历史?》一条视频说开去

当资本异化成为原罪:阶级斗争史观的回归与毛泽东防复辟逻辑

  观看视频网友“地图解天下”制作的视频《犹太人有怎样的历史?这条视频带你一口气看完》后的思考:

  一、从犹太资本叙事到阶级斗争复归:重审毛泽东‘继续革命’理论的当代意义”

  这个视频值得那些别有用心者、走资派,以及因信息残缺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缺乏系统理解而否定阶级斗争的人认真观看。它提供了一个历史切面,促使我们思考:为何犹太群体在数百年间屡遭排斥与敌视?若剥离宗教偏见与种族叙事,便会发现:部分犹太资产者长期表现出极端利己、精于算计、热衷投机的行为模式。他们游走于战争双方,贩卖鸦片、军火,甚至以金融手段加剧他国危机,从中渔利。这种将资本增殖凌驾于人类尊严之上的逻辑,恰是阶级压迫的极端形态——被剥削者的反抗,往往以激烈形式爆发,表面看是“民族冲突”,实质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外化。

  马克思主义早已阐明:阶级斗争非人为制造,而是阶级社会固有的客观矛盾。只要生产资料私有制存在,剥削与被剥削的对立便不会消失;只要资本将人异化为利润工具,暴力与反抗就始终潜伏。西方社会虽以“去政治化”话语掩盖矛盾,但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占领华尔街”、法国“黄背心”运动,乃至近期欧美多城因贫富差距爆发的骚乱,无不印证:阶级对抗从未离场,只是被“身份政治”“文化冲突”等表象所遮蔽。

  正因如此,毛泽东同志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恰是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通过无产阶级专政与持续的思想教育,阻断资本主义复辟的通道——并非“鼓吹暴力”,而是“以斗争求和平”:通过制度设计(如生产资料公有制、群众路线、继续革命理论),将矛盾化解于萌芽,避免社会再度滑向“1%对99%”的系统性压迫。那些以“流血”为由否定阶级斗争的“普良”公知,实则陷入资产阶级话语陷阱:他们将“剥削”视为理所当然,却将“反抗”污名化为“极端”;他们恐惧的并非暴力本身,而是暴力指向资本秩序的可能性。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对阶级斗争的强调,本质上是以理论清醒对抗历史周期律:唯有让人民掌握识别剥削、防范复辟的思想武器,才能最大限度减少“不得不流血”的代价。伟人所谓“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绝非好战,恰是深知——对压迫者的仁慈,即是对被压迫者的残忍;对资本逻辑的妥协,终将导致更大规模的灾难。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此乃历史唯物主义的铁律,亦是伟人留给我们的深刻警示。

  二、深度思考:视频为何值得“特定人群”观看

  主播“地图解天下”用 10分钟把犹太民族 3000 年迁徙、流散、建国、资本化的过程压缩成一条“极简史”。如果仅当作“民族志”来看,它确实叙事流畅;但若带着阶级分析的“X 光片”去透视,就会发现:

  1. 被反复提及的“排犹”并非简单的宗教仇恨,而是每当社会危机爆发,犹太富商即被锁定为“可见的剥削者”;

  2. 视频里 17—20 世纪欧洲宫廷“犹太包税人”“犹太战争债券贩子”的高频镜头,恰好提供了马克思所说的“人格化的资本”具象;

  3. 因此,这条视频客观上成了一部“阶级矛盾外化样本”,为“阶级斗争并非主观杜撰”提供了通俗注脚。

  三、把“民族—宗教”外壳剥掉,剩下的是“资本—劳动”对立

  1. 莎士比亚笔下“夏洛克”不是偶然的艺术丑化,而是 16 世纪威尼斯商业资本对平民负债压榨的文学投射;

  2. 18 世纪普鲁士“宫廷犹太人”贷款给王室打仗、再拿关税作抵押,实质是把整个第三等级未来的剩余价值一次性贴现;

  3. 1919—1923 年德国超级通胀中,柏林 76% 的外汇与黄金经纪行由犹太家族控制,马克崩溃使中产储蓄清零,为纳粹“50 万马克一个面包”的街头演讲准备了干柴。

  ——可见,“排犹”一旦成为群众运动,总以“民族”为口号、以“阶级”为底色:被资本异化的犹太面孔,被当作整个资本关系的替罪羔羊。

  四、西方“去政治化”话语下的阶级在场

  1. 2008 年雷曼倒闭后,“占领华尔街”喊的是“We are the 99%”,矛头直指金融寡头,而非“拉丁裔”或“白人”;

  2. 2020 年全美“BLM”运动表面是种族抗议,深层是 40 年来贫富分化最剧烈的 1% 对 99% 的结构性爆炸;

  3. 法国“黄背心”最初因燃油税 6 欧分上调而起,48 小时后口号统一为“马克龙给富人减税、让穷人埋单”——典型的阶级叙事。

  事实反复证明:只要私有制下的资本积累逻辑健在,“身份政治”终究遮不住“阶级政治”。

  五、毛泽东“以阶级斗争为纲”:防复辟而非嗜血

  1. 制度设计

  ‑ 生产资料公有制:切断资本人格化再生的“脐带”;

  ‑ 群众路线+大民主:让“99%”拥有日常监督权,降低“到忍无可忍才上街”的阈值;

  ‑ 继续革命理论:在社会主义地基上,每 7—10 年来一次“自我清创”,防止新资产阶级在党内生成。

  2. 目标指向

  ‑ 不是“为斗而斗”,而是“以斗止乱”——把矛盾释放在制度管道内,避免“积重难返”的大规模流血;

  ‑ 用“小震荡”替代“总崩溃”,用“继续革命”替代“周期复位”。

  六、对“普良”公知的回应

  你们担心“阶级斗争=暴力”,却默认“资本积累=天然合理”;

  你们恐惧 1% 被清算,却对 99% 被系统性剥削视而不见;

  你们把“反抗”污名成“极端”,却把“压迫”包装成“市场规律”。

  ——这不是“反暴力”,而是“反暴力指向资本秩序”。

  七、结语:让理论成为避雷针,而非马后炮

  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历史,但不是随心所欲。”

  毛泽东补充:“不斗争,就不能进步;不继续革命,就会旧病复发。”

  今日再看“地图解天下”的镜头:当犹太资本的面孔被一次次推为危机的“总代理”,我们理应读懂——

  ‧ 资本异化才是原罪,民族标签只是替身;

  ‧ 阶级斗争不是“遥不可及的口号”,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 防复辟的最好办法,就是敢于在风平浪静时修理船底,而非等泰坦尼克撞冰山才痛哭流涕。

  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

  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

  ——这既是对历史周期律的回答,也是毛泽东留给我们最冷峻、最温热、最清醒的警示。

  【附录】犹太被屠杀人数极简年表

  ——一部“阶级矛盾被转译为民族—宗教语言”的压缩史

  只要把年表里的“犹太人”四字替换成“当时最显眼的资本人格化载体”,整条时间轴便立刻显影为一部《资本论》插图史:宗教口号是封面,债务与积累才是内页。

  1. 前资本主义时代(70—135年)

  罗马太子提多、皇帝哈德良两次血洗耶路撒冷。

  帝国财政空虚,犹太税区最富,于是“宗教叛乱”被写进公告,合法收割战利品与奴隶。——第一次用“神意”为财政抢劫背书。

  2. 封建上升期(1096—1350年)

  十字军、黑死病、“牧羊人起义”三连击。

  领主欠意大利银行家战争债,城市平民欠领主高利贷;

  杀犹太债主=一次性债务违约,瘟疫谣言=把“利息”改写成“投毒”。

  结果:一次黑死病,350个犹太社区被当“坏账”集体核销。

  3. 资本主义早期(1881—1919年)

  沙皇遇刺、白俄内战。

  工业化把贵族拖进全球债务网,犹太包税人、铁路债券持有人成为“最显眼的收账者”;

  破产农民、伤残士兵只需一粒“民族”子弹,就能让账本随人一起消失。——原始积累的暴力版“债务重组”。

  4. 垄断—金融资本阶段(1933—1945年)

  纳粹把600万犹太人送进烟囱。

  表层是种族乌托邦,底层是德意志财政破产:

  没收犹太资本≈60亿帝国马克,一笔“无血原始积累”;

  奥斯维辛的焚尸炉,不过是把“阶级清洗”翻译成“种族卫生”的工业升级版。

  结论

  每一次“宗教冲突”“种族灭绝”背后,都藏着一次资本再分配;

  每一次“民族解放”现场,都留下一堆被出卖的“犹太替罪羊”;

  每一次“排犹”高潮,都是旧积累模式陷入危机,必须用暴力核销“坏账”才能完成系统重启。

  毛泽东说:“凡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左中右。”

  补一句:凡有资本积累的地方,就潜伏着一台把“阶级矛盾”自动翻译成“民族—种族冲突”的隐形机器。

  继续革命理论的“继续”,正是要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地基上,提前拆除这台翻译机,防止下一枚“民族”烟幕弹掩盖阶级清算。否则,烟幕散去,谁都可能成为新剧本里的“犹太人”。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