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是现实苦难的止痛剂,但不是解药
前几天路过海边一个村庄,村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崭新、气派的基督教堂。孩子问我,为什么农村的教堂越来越多?我一时语塞,从经济基础的变迁、基层管理的薄弱和意识形态阵地的失守等角度向孩子做了解释。直到今天在B站看到一个up主讨论“宗教是精神鸦片”的问题时,才恍然意识到,这个问题其实当年马老师早已做出了回答。
“宗教是精神鸦片”的说法最早应该源于马克思所说的“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原文出现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情感,正像它是无精神活力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在阶级社会中,宗教的本质既是现实苦难的映照,又是对这苦难的虚幻补偿。
虽然我们知道鸦片是一种毒品,但同样的,鸦片也具有药用价值,可以止痛。在小红书“中美大对账”中,我们看到美国部分困窘于生活的劳动者们不得不用止痛药来对抗饥饿,宗教在很多时候起到的就是这个对抗饥饿的止痛药的作用(解放思想,摆脱资本主义思想囚笼——由小红书中美大对账所想)。所以“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这句话是具有二重性的,既体现了宗教麻痹人的精神,掩盖社会矛盾的消极作用,又体现了宗教帮助劳动者们去忍受无法承受却又必须承受的苦难的积极作用。尽管宗教总会被统治阶级所利用,成为维护统治的工具,但宗教的起源并非统治阶级所创造,而是源于劳动者们面对现实苦难的客观需要。
让我们审视今日这个资本为王的世界,还是以小红书上的“中美大对账”为例,我们看到了美国劳动者们触目惊心的生存状态:“午餐贷”、“一日一餐”、“每周卖血两次”、“当兵交房租”……而在我们自己内部,矛盾同样存在:平台资本对灵活劳动者的压榨,996,007,三农问题,新三座大山……这些词汇背后,是资本主义发展到高级阶段后,无产阶级贫困积累的鲜活写照。正如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所描述的那样,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逆行人生》,拍得很好(2)——过剩、内卷与失业)
在这样的现实苦难面前,宗教自然而然地具备了成为人们精神避难所的有利条件。就像前面提到的海边村庄,那不过是我们广袤农村的一个缩影。在市场化浪潮中失去集体庇护,在城市化进程中沦为廉价劳动力,在资本的逻辑中找不到自身价值,而由于意识形态的失守,人民转向宗教寻求慰藉,这其实是再合理不过的事情。宗教提供了彼岸世界的承诺,它用天国的幸福补偿尘世的苦难,它用神的恩典抚慰被资本撕裂的心灵。它确实是现实的止痛剂,暂时缓解着人们在异化劳动和物质、精神双重匮乏中的痛苦。
然而,止痛剂终究不是解药,它是治不了病的。它麻痹了疼痛,却没有消除病根,它让人暂时忘却苦难,却没有改变制造苦难的土壤。即使没有基督教这种“彼岸世界的宗教”,在资本主义的逻辑下,人们也仍会将对完美生活的渴望外化为对商品、金钱、资本的崇拜,形成了诸如消费主义这种“此岸世界的宗教”。所以不信教的人们其实往往并不比依靠宗教麻痹心灵,逃避苦难的人们高明多少——无论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还是现代的商品拜物教,其本质都是人类在异化状态下的精神投射,都是对现实苦难的虚幻超越。(商品拜物教——此岸世界的宗教与消费主义陷阱【《资本论》笔记(5)商品拜物教及其秘密】)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劳动的异化使得人们在工作中感受不到创造的自由,在劳动产品中看不到自身的价值,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体会不到真诚的温暖。(人生的不快乐与劳动的异化)于是,人们转向宗教寻求精神寄托,转向消费主义寻求身份认同,转向各种“奶头乐”寻求短暂快感。这些都是止痛剂,都能暂时缓解症状,却都无法根治疾病。
真正的解药在哪里?马克思主义给了我们答案——不仅要废除作为人民虚幻幸福的宗教,更要废除需要这种幻觉的处境。不仅要批判宗教这个“神圣光环”,更要批判和改变产生这个光环的“苦难尘世”。这意味着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打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桎梏,终结劳动的异化状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只有这样,只有真正实现人民的现实幸福,才能断绝宗教——无论是彼岸还是此岸——存在的土壤。
当我们看到美国劳动者在“午餐贷”和“卖血维生”中挣扎时,当我们看到中国农民工在城乡二元结构中痛苦徘徊时,当我们看到全世界的无产者在异化劳动中丧失自我与快乐时,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宗教可以是个人的选择,但不绝应该是社会的选择;宗教可以抚慰个体的心灵,但绝不应该成为麻痹阶级意识的手段。
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显然是不能靠宗教的虚幻承诺的,更不能依靠消费主义的虚假满足,而是要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靠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巩固,靠对资本无序扩张的有效遏制,靠无产阶级当家作主和共同富裕的真正实现。
宗教是现实苦难的止痛剂,我个人理解信众的选择,尊重个人的信仰自由。但它终归只能止痛,却无力医治疾病。我不反对别人选择蓝药丸,但要真正地砸碎无产者手脚上的枷锁,只有选择红药丸才能实现。只有始终保持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和反抗,始终坚持对社会变革的执着追求,在现实世界中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全人类的自由和解放,劳动者阶级才能找到真实的幸福和尊严,到那时,宗教这朵虚幻的罂粟花才会迎来枯萎,而它的枯萎,恰恰意味着人类真正春天的到来。
正如马老师所言:“废除作为人民的虚幻幸福的宗教,就是要求人民的现实幸福。”这条路还很长,但每一点努力和进步都是值得的。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