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诗选(八首)
作者:
2025-11-06
68
世纪之初,打工诗歌悄然兴起。与其说是一种新诗歌体的诞生,不如说是一个新群体在历经多年的艰辛磨难和困窘隐忍后,面向外界主动发声的一种方式。这些来自底层或牢骚、或绝望、或屈辱、或痛苦、或迷茫与哀怨、或悲愤与抗争的声音与阁馆会所的丝竹管弦,捧喝邀赏之声相比,虽然不那么美妙动听,却是另一个世界在风霜雨雪中的真实写照和诉求。
为了让更多的人读到打工诗歌,并从这些诗歌中了解打工人真实的工作经历、谋生环境;体会打工人的曲折坎坷,聆听打工人的哀怨离愁;进而关心关爱关注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这一新工人阶级、互动共鸣,有必要编选一本《打工诗选》。于是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荥阳的一丁老师,并得到了她的赞成和支持。
二OO四年初,我买来相关的杂志。从把选出的诗歌输入电脑,到校对,到联系印刷等等,都由一丁老师一个人完成。特别提到的是:印刷的全部费用也由一丁老师个人垫付。后来北京《毛泽东旗帜网》站的时迈老师又在这个版本的基础上出资印刷了大16开本的《打工诗选》。
转眼二十余年的时光过去了。当初的打工诗人,新工人群体,都已为人父母。我们的下一代却还在沿着我们走过的路继续走下去,不知何年何月是个尽头。岁月不会忘记一代人用汗水和泪水甚至于用生命书些的打工史。相信这些承载着泪水和苦难的打工史,会让新一代打工人感同身受,铭记于心,思索未来……
根据内容,《打工诗选》分为七大部分:离家寻工篇、打工生活篇、工种咏叹篇、打工爱情篇、乡情篇、感悟篇、心语篇。诗语江湖2会陆续按顺序发布这些篇章。
第一部分 离家寻工篇之二(完)
在一座工厂应聘
广东/刘付云
2001年11月3日的上午
在一座胸围厂的门前
那排成五列的求职队伍
比火车的两节车厢还长
站在冬天的寒风里
等了三个多小时
老板才迟迟地出现
然后一个接着一个挑选
甚至比老农精拣良种
还要细心9999倍呢
下一个 就是我了
"Ok! 你可以走了
因为你的白话不过关"
我手中的一纸大学文凭
竟然不抵一口流利的白话
这就是广东给外来人员
感受的最独特的一景
我落聘的心情啊
像是已盛开的昙花
一下子就让我的希望
满地飘零
凌晨六点的离别
珠海/刘庆峰
凌晨六点
我听到了山那边的汽笛声
轻轻地起床
轻轻地拿起行李
想起昨夜
你说一定要送我
可现在
你睡的正香
昨夜为分离留下的泪
已经淹没在枕头里
一个我无法预知的梦
使你酣睡的脸泛着潮红
我轻轻地关上门
生怕脚步将你惊醒
生怕回头的刹那
看到的是你流泪的眼睛
当你醒来
请不要哭好吗
下岗以后
海南/乐进宝
从单位回来
我已下岗
在家待业
在锅碗瓢勺的碰撞中
烹饪着今日的晚餐
少放油 多加盐
然后为明日的早饭
掐蒜择葱
原是白领的我
现在 不用木瓜洗面奶
而是用一盆清水
洗去往日的胭脂与粉底
还原真实的自己
再换上一件合体的时装
拉开门
准备去打工
在熙熙攘攘的闹市
我踮起脚尖
像一根针
在千万人的缝隙里
寻求立锥之地
应聘者之歌
广州/许建军
为一个梦想
把前脚和后脚撵得
鼓起泡泡
电梯 楼层
招聘者优雅的微笑
求职书上的豪言壮语
在这个城市统统打折
遥远的家乡
遥远的憧憬
都已无暇顾及
只有随处可见的广告栏
被千万只眼睛频频光顾
独自撑着一份硬硬的尊严
踱过同样的硬硬的午后的街
把中午的盒饭
连同委屈和不快一齐咽下
应聘者在雨天不喜欢打伞
他们说
老天呀
唯有你最靠不住
求职简历
上海/高忠明
仔仔细细地把自己包装成
一份薄薄的简历
用尽可能血肉丰满的语言
去吸引
老板那挑剔的目光
虽然知道
那包装得美丽动人的简历
会被老板随手扔进废纸篓
尽管可能
那涂脂抹粉擦满口红的简历
会随着老板那杯
不小心反倒的咖啡
一同倒进走廊尽头的垃圾桶
从城市的这头
到城市的那头
简历在努力的飞
努力地寻找着自己的位置
求职者的一天
温州/寂寞
清晨 起床 梳洗
咽下几块饼干
和几条招工广告
戴上谦卑的面具出发
在一座座宫殿似的
写字楼里
递上简历 证件 微笑
把身体坐成良驹和宝马
膘肥 毛亮 省料 牲灵
让买主的眼光
探针一样乱刺
在嗅到买或者不买的味道后
匆匆逃离
日落之时
开始烧烤
一天的饭食和收获
搅着泪水和希望咽下
在天亮之前消化
招工
广州/马忠
清晨 见工的人群
像潮水
涌向工厂的大门
人事小姐的声音很明媚
"只招三个"的名额
生怕漏掉了谁
工厂像一只瓶子
多少包含忧伤的水滴
就这样在希望中聚拢
又在失望中散失
打工在外
广东/张华博
每一幢厂房
都有坚实的高墙
每一拨人流
都被无形的心网隔着
灵魂的家园
在某一个陌生荒凉的区域
风来风去
找厂找厂
拄着命运的拐杖
怀揣机遇的信条
一程又一程
不停地找
太阳累了
月亮困了
剩下几颗枯瘦的星星
含糊其词
这个时候
我和我13年的军龄
只能躲在
黑暗的最深处
小心窥探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