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节的历史,不该只是一个放假的理由

作者:茴香豆a 2025-04-29 277

  五一节快到了,或许是时候重新科普一下五一节的由来了。

  这不仅仅是一个放假的节点,不是简单的调休安排,也不是一场商业促销狂欢。五一劳动节的背后,站着的是一群曾经用血肉与铁蹄抗争到底的人,是一段真正用生命换来的历史。

  时间回到十九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席卷全球,资本主义高速扩张,工厂像蘑菇一样在城市中蔓延开来。机器轰鸣不止,人们从破败的乡村涌向城市,成为流水线上的一颗颗螺丝钉。资本家为了追逐更高的利润,无情地延长劳动时间,压榨工人的血汗。一天十四小时、十六小时甚至更长的工作,是常态。工人们像牲畜一样日夜劳作,工资低得可怜,生活条件极其恶劣,稍有不满就可能被赶出厂门,甚至遭到暴力镇压。彼时的劳动者没有任何权利可言,活着只是为了延续劳动力的供给,他们在贫民窟里生存,在灰暗工厂中耗尽生命,仿佛整个社会只是为少数人的奢华铺设的血色地毯。

  面对这非人的压榨,工人阶级逐渐觉醒了。他们开始意识到,只有团结起来,才能争取到最基本的尊严。1886年5月1日,美国各地爆发了大规模的罢工运动,其中以芝加哥最为猛烈。数十万工人走上街头,高呼着“八小时工作制”的口号。那一天,芝加哥成为了斗争的火山,滚烫的愤怒从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涌出。

  “八小时劳动,八小时休息,八小时属于我们自己!”——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压在胸口太久的一声呐喊。

  但统治阶级怎会甘心?警察、雇佣军、打手,被调动起来,向赤手空拳的工人们开枪。5月3日,在麦考密克收割机公司门前,警察当众枪杀了几名罢工者。愤怒的工人随即发动更大规模的抗议,5月4日,著名的干草市场广场集会爆发。一颗炸弹在混乱中爆炸,随即警察大肆开枪镇压,造成大量死伤。

  事后,当局不顾事实,迅速逮捕了八位工人领袖,其中四人被判处绞刑。他们中有人在临死前依然高呼:“总有一天,我们的沉默将比你们今天扼杀的声音更有力量!”

  这句话穿越了铁锁与刑台,穿越了无数个被碾碎的夜晚,成为后来者心中不灭的火炬。

  这是血与火的斗争,不是为了一点施舍,不是为了一场表演,而是为了夺回人作为人的基本权利。

  正是为了纪念这场震撼世界的工人运动,1889年,恩格斯领导下的第二国际在巴黎召开会议,正式宣布将每年的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五一从此成为了全世界工人阶级的共同节日,是劳动者用生命开辟出来的一天,是提醒后人:一切看似理所当然的权益,都是无数人流血斗争换来的。

  可是今天,五一节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已经悄悄变了样。许多人只记得这是一个放假的日子,是一个可以购物旅游的机会,是一个可以打折囤货的时间点。他们记得景区爆满、机票涨价、民宿加价,却早已忘记五一真正的意义。忘了那群曾经手持铁锤、血染街头的工人,忘了那一句句用生命呼喊出的口号,忘了五一本是为了抗议剥削、捍卫尊严而存在的。

  劳动者依然在劳动,但劳动的意义早已被异化。每天十小时以上的工时成了常态,双休变成了奢侈品,35岁就被视为“职场老人”,工伤被推诿,猝死被冷处理,普通人一生被困在高强度、高压力、低回报的循环里。有的人忙到凌晨,有的人在节假日依然打卡搬砖,有的人甚至要在五一期间加班加到吐血,而对这一切,他们还要强作欢颜:“还好还能忙,还好还能有工作。”劳动节变成了资本狂欢的舞台,劳动者则被训化成了自我感动、自我催眠的观众。

  更可悲的是,工人阶级的意识也在被不断瓦解。媒体和资本塑造出一个个精致的消费幻象,告诉人们:“只要你够努力,就能翻身。”可事实是,工人阶级整体贫困化、边缘化,个别人的上升只是作为整体被继续压榨的必要伪装。真正应该团结抗争的劳动者,被分散到一个个孤立的个体里,互相竞争、互相踩踏,在内卷与自责中自我消耗。他们在资本搭建的跑道上奔跑,却早已忘记了最初为什么出发,忘记了曾经有一群人,用生命点燃了反抗的火焰。

  五一节,本该是劳动者昂首挺胸、纪念自己斗争精神的日子,本该是提醒世界:一切财富源自劳动,一切社会进步依靠劳动者的力量。但现实却是,五一成为了购物车里的折扣,成为了朋友圈的旅行照,成为了地铁口加班人群的一次短暂停留,成为了被资本圈定好的喘息日。人们在短暂放松后,重新回到巨大的齿轮里,继续把自己的青春、健康、热血,压缩成一份份冷冰冰的报表。

  当五一节的血色记忆被淡忘,当五一节的精神变成了折扣促销,当劳动者的尊严被悄悄稀释成消费力的一部分,这个时代所暴露的,不仅仅是对历史的背叛,更是对现实的深深讽刺。真正的五一,不是低头打卡,不是加班凑假,不是消费冲动后的短暂放松,而是每一个劳动者重新觉醒的时刻,是重新记得:尊严不是施舍来的,权利不是乞求来的,劳动本应是自由而高贵的,而不是被永无止境地异化成一场生存游戏。

  五一节,从来不是胜利的终点,而是斗争的起点。纪念五一,不是为了缅怀,而是为了继续走下去。

  ​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