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大气象橘子洲
橘子洲头,熙熙攘攘。从东西南北,由五洲四海,不分男女老少,莫不兴奋而来,满载而归。人们凝望着青年毛泽东的塑像,是思考,又是呼唤。是寻找力量,又是探索奥秘。
这一切,只因为一百年前的今天诞生了一首气拔山河的词。据史料记载,当年的八月底,青年毛泽东肃立橘子洲头,拷问山河,从容不迫,万千感慨,涌入心头,写下了这充满英雄气概的《沁园春·长沙》。而名不见经传的橘子洲头,也因为青年毛泽东创作的这一首词而驰名中外,因此这个地名,注定要同毛主席的诗词一样,永垂史册。
今天的橘子洲头,青年毛泽东的塑像栩栩如生,从空中俯瞰,宛如毛主席立在宇宙飞船上遨游环球,奋勇向前。因为橘子洲的英雄气,文化味,历史感,中外嘉宾纷纷涌向这里游览,称得上游人如织,热闹非凡。无论个人游,还是团体游,都会在这里的诗词碑前朗诵《沁园春·长沙》这一首词。因为科技的缘故,微信抖音等很多自媒体也制作了各种文字视频,在互联网广泛传播。足不出户,也能领略橘子洲的美景,欣赏毛主席的诗词作品。
还在中学读书时,就向往这座名洲。机缘巧合,服役和工作都在株洲,距离长沙一步之遥。所以这几十年来,数次游览橘子洲,或独自前往,或结伴游览,或参加工会活动,或参加支部活动。每每至此,都要默诵毛主席这一首气象宏大、胸襟辽阔的诗词。词曰: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翻开《毛泽东的诗词人生》这本书,作者在第128页写道:迫于湖南省长赵恒惕的追捕,毛泽东于八月底离开韶山。经长沙“问道入粤”。在长沙,他写下了第一首豪放派词作。文章赞美道:这是毛泽东诗词中的经典之作。其圆熟、完美的程度,已确立了毛泽东在他快32岁时成为一位杰出人物的地位。
比对沁园春词牌古代七位诗人的笵体之词,可以知晓毛主席采用的是苏轼词体。苏轼原词《沁园春·孤馆灯青》为: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同苏轼此词平仄来对比,只有恰同学少年中的“学”和“年”二字平仄有变化。但是这两个字用在这里恰到好处,如果改动,反而不伦不类。曾经有人改动昆明大观楼长联,最后成为历史笑柄。古代名人好词一旦脍炙人口,就被确立为样板,成为这体那体。而毛主席的诗词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均为诗词佳品,自成一体,值得诗词爱好者学习膜拜。如果哪一家网络诗词检测平台把毛主席诗词作为一种体裁,同古代诗圣诗仙诗词大家一样,列入到检测范体之内,方便诗词爱好者仿毛主席诗词体裁进行创作,功莫大焉也。
我第一次到这里还是1985年秋季的时候,那时在长沙马坡岭武警部队放映培训班学习。周末同几个战友请假到橘子洲游览。当年的橘子洲头,没有这么多建筑,自然风光多一些。那时候湘江两岸没有这么多高楼大厦,橘子洲头也没有这么多建筑。而青年毛泽东的艺术塑像,是2007年才开始建设,2009年毛主席生日之前建成。
媒体报道:青年毛泽东艺术雕塑以1925年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形象为基础,以强烈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以及与橘子洲自然环境的完美结合,突出表现毛泽东当年胸怀大志、风华正茂的气概。雕像总高度32米,长83米,宽41米。雕像的基座设计成毛泽东的肩膀,寓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缅怀历史,放眼未来。
一九八五年的秋季,第一次站在橘子洲,一边眺望湘江两岸,一边回想起中学老师带领我们上课的情景。在慈利三中42班教室内,班主任彭华老师带着我们这一班高中生,抑扬顿挫地朗诵毛主席这一首诗词。现在,实地感受,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学生时期的盼望几年之内就实现了,怎么会不激动万分呢。我和战友们发挥最大的想象力,感悟青年毛泽东当年的风云岁月。想象一个三十岁出头的年轻人,站立在这里,看到滚滚北流的湘江激浪,无视敌人的搜捕危险,面对国家山河破碎,从心底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惊天一问。
毫无疑问,一九二五年那个灾难重重的神州大地,那一代青年人,要么在求读,要么在求职,要么在追求富丽堂皇,要么在混迹声色犬马,有多少同龄人只为了个人的小天地,在苦苦挣扎奋斗,或者浑浑噩噩过日子。即使有一些仁人志士,面对山河破碎,要么悲观失望,要么寻求改良,要么远渡重洋,寻求救国良方。而青年毛泽东,虽然刚过而立之年,心里想到的却是救国救民,想到的是苍茫大地,想到的是谁主沉浮。更加惊天地泣鬼神的是,用他的智慧,用他的力量,用他的行动,脚踏实地,不怕牺牲,敢于抛头颅洒热血,开始了救国救民之举,这种境界,这种格局,这种才气,这种理想,如此雄伟,如此博大,如此气魄,如此壮怀,谁能比!谁敢比!谁可比!
橘子洲历史悠久,从古代《水经注》就开始有记载了。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志士曾经到过这里,有多少诗词名篇曾经描写过这里。但是都一个个石沉大海,销声匿迹了。唯独毛主席这一篇诗词石破天惊,久久回响在宇宙苍穹。时间愈久,光芒愈艳。
毛主席是在什么背景下,写成了这一首超越古人独步千秋的词呢?翻开《毛泽东年谱》可以看到,这一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毛主席回到韶山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活动,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书中介绍:“8月28日,湖南省长赵恒惕得到成胥生关于毛泽东组织农民进行“平粜阻禁”斗争的密报后,电令湘潭县团防局派快兵逮捕毛泽东。本日,毛泽东在湘潭、韶山党组织和群众的帮助下,离开韶山,去长沙。”而到了长沙城,就等于到了湖南省长赵恒惕的眼皮底下。这种胆魄,从哪里来?这气魄,如何成就?
书中介绍,8月底,在长沙开展革命活动并作了这一首词。接着就去了广州。青年毛泽东的胆魄和气魄。是不是与生俱来,我们看看他少年时期写的一首诗。1910年毛主席16岁,就读东山高等小学,写过一首七言诗《咏蛙》,诗中后两句:“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更是广为流传。再看青年毛泽东在一师读书时的各种活动,更是让人称奇。毕业后,经过一系列革命斗争实践,更加能够从容应对险恶的环境,能够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开展系列革命活动。面对抓捕危险,他却独自来到橘子洲头,思考中国革命的未来,并写下了这一首气壮山河的《沁园春》。
从这首词的意境描述,可以强烈的感受到,一个忧民忧国的青年,独自挺立在橘子洲的寒秋,眺望湘江水向北流涌,漫山遍野的色彩,一江的轻舟小船,飞翔的雄鹰,遨游的鱼群。这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意象,在这个年轻革命者的心中翻腾激荡。不由得从心底发出了“谁主沉浮”的拷问。词的下阕则回想起学生时代的生活,风华正茂时,就已经具备了“指点江山”的雄心壮志,就已经有了“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境界,就已经有了“到中流击水”的思想准备,就已经有了担当大任、舍我其谁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十年后,毛主席的另一首《沁园春·雪》中的结尾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恰好对应了“谁主沉浮”。这一首词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迄今为止,数不胜数的诗词爱好者,从不同的角度赏析这一篇脍炙人口的大作。这样一来,更加让橘子洲头充满了神秘感,充满了吸引力。
难怪乎,每一次来到橘子洲头,都有新的启发,都有新的收获,都是一次新的洗礼,也会涌动新的韵律。无论吟不吟诗,填不填词,作不作曲,写不写文,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人们由此而更加热爱崇拜毛主席。更加强烈的感受到了,毛主席是中华民族的大救星,是中国人民最爱戴的伟大领袖,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爱戴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这一首光辉诗词,也必将千秋万代传播在世界各地,闪亮在宇宙苍穹。
为了表达对毛主席的敬爱之情,表达对毛主席诗词的崇拜情怀,我禁不住摆弄拙笔,填写一首《破阵子·橘子洲有感》,词曰:
万里湘江北去,千秋凭什沉浮。文客写诗忧远古,兵士拼争橘子洲。奈何天地忧。
无视险危生死,寻常独立寒秋。笑阅苍茫书意气,敢主乾坤平五洲。神奇万代留。
现如今,中华民族已经雄立于世界之林,已经走上了伟大复兴之路。青年毛泽东的愿望,正在逐步变为现实。五彩缤纷灿烂多姿的橘子洲头,也已成为经典红色旅游胜地,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网红打卡地,更是文人墨客们创作的首选之地。
但是,我们要记住人民领袖毛主席的谆谆告诫,万里长征只是走完了第一步,物质的现代化并不等于精神的现代化,要达到毛主席的期望,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艰巨的任务要完成。也一定还有各种隐藏很深的艰难险阻,有各种意想不到的绊脚石在使袢子。古人云,饱暖思淫欲。物质现代化了,有可能加快精神的堕落,各种歪风邪气纷至而来。
要想物质和精神都达到现代化的高度,就必需要多读毛主席著作,多读毛主席诗词,多听一听“谁主沉浮”的声音。只有如此,才能知晓以后的岁月里征程上,要做什么,要怎么做,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
橘子洲头,诗意无限。橘子洲头,波澜壮阔。橘子洲头,镶嵌在神州大地,将永远激励鼓舞我们:为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未来,奋力拼搏,勇往直前!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