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3周年

作者:《红延》编辑部 2025-05-25 29

  今日,我们怀着崇敬与缅怀之情,隆重纪念毛主席在延安座谈会上讲话发表 83 周年。毛主席的这一讲话,宛如一座思想丰碑,矗立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照亮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乃至中国革命文艺发展的康庄大道,对我们党和国家的文艺事业及社会建设产生了不可磨灭的深远影响。

  回溯 83 年前,在延安那片沟壑纵横却又孕育着革命希望的土地上,毛主席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对文艺本质的精准洞察,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讲话。彼时,战火纷飞,革命正处艰难时刻,文艺该走向何方,是广大文艺工作者心中的困惑。毛主席的讲话,如一把钥匙,开启了延安时期文艺之门。

  讲话首先明确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根本方向。毛主席强调,文艺绝非象牙之塔里的风花雪月,而是要扎根于人民大众的火热生活之中。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文艺的创作者与欣赏者。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主席举例说,从前的文艺多是为少数士大夫服务,如今我们革命文艺,要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工农兵服务。这就要求文艺工作者摒弃以往的 “关门主义”,深入工农兵的日常,去记录他们脸上的坚毅、眼中的希望,还有那不屈的精神。比如在抗日根据地,许多文艺工作者深入田间地头、抗战前线,与老乡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与战士们并肩作战,共同抵御外敌。由此创作出的《白毛女》《兄妹开荒》 等作品,真实反映了人民的生活与斗争,让群众看得懂、听得懂,深受大众喜爱,极大地鼓舞了军民的士气,为夺取革命胜利凝聚了强大力量。

  同时,讲话也深入阐述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毛主席指出,文艺是政治的反映,但不是简单的图解政治。优秀的文艺作品,应当在政治的引领下,以生动鲜活的艺术形式,传递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这就好比在茫茫大海中航行,政治是灯塔,指引方向,文艺则是乘风破浪的船只,将先进的理念带向远方。比如在解放战争时期,众多文艺作品以通俗易懂的故事和形象,宣传党的政策主张,让老百姓明白共产党领导的战争是正义的,是为推翻压迫、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而战,从而赢得了广大民众的支持与拥护,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在当下的和平年代,毛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依然熠熠生辉。我们依然要坚守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随着时代的变迁,人民对于文艺的需求更加多元化、高层次,但人民的本质地位没有变。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依然要深入基层,去观察普通人在新时代的喜怒哀乐、奋斗拼搏。就像那些深入乡村振兴一线采访创作的作家,他们用文字记录脱贫户的艰难蜕变,展现乡村巨变,让全社会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减贫事业的伟大成就,激励更多人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在影视创作领域,一些关注小人物生活的剧作,凭借真实质朴的叙事风格,展现平凡人的温情与梦想,凭借接地气的语言和情节,触动观众的心弦,引发社会共鸣。

  而且文艺与政治的紧密联系,在新时代也体现在助力主流价值观的弘扬上。当下,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各种思潮相互碰撞,我们文艺创作要积极传播正能量,展现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从展现抗疫英雄舍生忘死、逆行出征的电影,到讲述科研人员默默奉献、攻克技术难关的纪录片,这些作品都让观众看到了国家在危难时刻的责任担当,看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纪念毛主席在延安座谈会上讲话发表 83 周年,不是简单的怀旧,而是从历史的智慧中汲取奋进的力量。我们要传承和发扬讲话精神,让文艺始终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创作出更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为实现人民幸福和国家民主富强注入不竭的精神动力,在新时代文艺征程中,书写新的辉煌篇章,让毛主席的文艺思想在岁月的长河中持续闪耀光芒,照亮中国文艺发展的未来之路!

  2025年5月23日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