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题写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背后的动人故事
1949年9月30日黄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闭幕当天,毛主席率领全体代表来到天安门广场,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举行奠基典礼。
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毛主席宣读了他亲自撰写的碑文,率先执锨铲土,为纪念碑奠基。
人民英雄纪念碑,也成为毛主席一生中唯一奠基的建筑。
9年之后,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中心。
在北京市档案馆藏有一份毛主席亲笔修改的纪念碑奠基石文字草稿。“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中国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奠基典礼”是彭真当时所拟写的原文,后被毛主席改为“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中国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01
在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之际,筹建人民英雄纪念碑被列为新中国奠基的重要议程。毛主席亲自参与选址天安门广场工作,确立纪念碑是"纪念1840年以来所有革命先烈"的定位。
据时任北京市市长彭真回忆,毛主席特别强调:"碑文要写三句话,代表三个历史时期,但要用最精炼的文字。"
在政协会议间隙,毛主席在勤政殿反复推敲,最终确定"三个永垂不朽"的经典表述,将鸦片战争、五四运动、解放战争三个关键节点有机串联,构建起中国近代革命史的完整叙事框架。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这段碑文又被称为“三个永垂不朽”。
“三年以来”是指1946年开始的解放战争;“三十年以来”是指自1919年五四运动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而1840年则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此期间,无数爱国志士奋勇抗争,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献出了生命。
毛主席题写的碑文,以"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为精神内核,创造性地采用"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的历史回溯句式,既明确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连续性,又突破了传统纪念碑的时空局限。周恩来总理曾评价:"这不仅是书法杰作,更是新中国的历史教科书。
02
作为纪念碑的灵魂,碑文的内容至关重要。
仔细研读这114字的碑文,就会发现其中有两个极为明显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在这简短的文字里,“人民”二字反复出现了整整八次,比如“人民解放战争”、“人民革命”、“人民英雄”,以及“人民自由”等词句。
第二个特点则是,全文从始至终都没有提到“中国共产党”这四个字。
然而我们都明白,新中国的建立,是依靠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才最终实现的。那为何这座纪念碑上的碑文,却没有一点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字眼呢?
更耐人寻味的是,毛主席没有提及共产党,反而八次强调“人民”,这背后到底蕴含着怎样的深意?
碑文的114个字像一把梳子,把中国人民百年抗争史的脉络理得清清楚楚:高度概括了中国一百年来革命历史的完整全貌,全面系统地勾勒出几个不同时期人民革命的斗争历程。
在毛主席看来,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天下艰难际,时势造英雄。近代以来,一切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而牺牲的人们,一切为中华民族摆脱外来殖民统
治和侵略而英勇斗争的人们,一切为中华民族掌握自己命运、开创国家发展新路的人们,都是人民英雄,都是国家荣光。
在毛主席心中,从“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到“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胜利渡长江”,不管是从穿长衫的书生、拿锄头的农民,还是戴镣铐的囚徒、握钢枪的战士,只要是为中国人的命拼过命的,都是人民英雄,都应该被人敬仰。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寥寥百余字,字字重千钧,深情表达了对人民英雄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
重温毛主席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许多人的心灵都会深深震撼。
如今,当人们仰望纪念碑,不仅能感受到毛主席笔墨间流淌的悲壮与豪迈,更能读懂中国共产党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初心密码。
03
为题写碑文,毛主席在中南海菊香书屋连续工作三个昼夜。中央档案馆保存的六份手稿显示,他对"人民英雄"四字的书写尤为慎重,单是"人"字就重写了十七遍。最终呈现的竖排版楷书,既保留了颜体的雄浑筋骨,又融入个人书法特有的磅礴气势。
值得一提的是,毛主席坚持将"中国人民"改为"人民英雄",并解释:"英雄来自人民,更要突出'人民'二字的分量。"这种细微调整,深刻体现了他"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
1949年9月底,全国政协一届一次会议刚闭幕。
那时,北平刚改名北京,城墙上还留着炮弹坑,上海的粮价刚刚稳住,还时常遭受着国民党飞机的封锁和轰炸,解放大西南的战役还未打响……筹建纪念碑的消息传下去,各种建议的信函纷至沓来,堆满了毛主席的书桌:
民主党派人士张澜在信里写“应含辛亥以来诸先烈”;
宋庆龄提出“要让华侨也认这个碑”;
还有人主张碑文应写成“中国共产党英烈”,也就是要把那些为新中国成立献出生命的英烈作为碑文的核心,重点突出他们的事迹;
……
毛主席坚定地说:“碑是给全中国人立的,不光是党员。”
毛主席拿红铅笔在“人民”二字下画了道线,旁边批注:“从鸦片战争算起,死的都是中国人,不分党派。”
此时,北京的桂花正在盛开,毛主席在中南海丰泽园的灯下铺开稿纸,起草碑文。
当晚,机要秘书看见毛主席在灯下删改,笔尖悬在“领导”二字上方许久,最终还是划掉了。桌上的烟灰缸里,烟蒂堆成了小山。
田家英在旁边提醒:“是不是加一句‘在党的领导下’?”
毛主席若有所思,然后拿铅笔在纸上画了个圈,说:“要让历史记住,所有牺牲,都是为了人民;所有英雄,都属于人民。”
夜深了,毛主席还在奋笔疾书,警卫员进来添茶,见纸上“人民英雄”四个字写了又改,墨迹透了三层纸。
毛主席坚持“不写党名”,有人就有不同看法。
1949年9月底的政治局会议上,争议摆到了桌面上。
有人情绪激动地说:“没有党领导,哪来的人民革命?碑文必须加上‘在共产党领导下’!”
毛主席以毋庸置疑的口气说:“正是因为党领导,才更要把功劳还给人民。”
毛主席拿起修改了七遍的碑文草稿,在“人民英雄”四个字下重重画了道横线,“要让老百姓一看就知道,这碑是给他们立的,不是给党派立的。”
散会时,毛主席留下一句话:“碑文里的“人民’二字,比任何头衔都重。”
这就是毛主席的胸怀和格局!
毛主席的博大胸怀和卓识远见无人能及!
当年毛主席划掉“在共产党领导下”时,心里装的就是这个理——真正的政党不用在碑上刻名字,因为它的名字早刻在老百姓的日子里。
人民英雄纪念碑不写党名,却让所有中国人都记住:是谁让英雄不再寂寞,是谁把功劳还给人民!
这碑文真乃天下第一碑文!
人民英雄纪念碑,从奠基时的一锨土到今日的巍峨丰碑,毛主席题写的碑文早已超越物质形态,成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民族精神的象征,成为融入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更是中华民族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

微信扫一扫,为民族复兴网助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